第41部分(第3/4 頁)
望他們加緊對芬蘭卡累利阿叢集的攻勢,務必讓該部分敵軍時刻感受到被圍殲的危險,從而調動德軍北方叢集主力加速推進;第三,命令我們堅守沃爾霍夫城區的三個師,馬上撤出陣地,向別洛耶湖區水網地帶撤退,你和參謀部隨同這部分部隊一起北撤,但是要把警備師團和通訊營二營給我留下。”
“那你呢?!”蘇斯洛夫身軀一震,目光迷離的問道。
“我要留在這裡,”楚思南站起身來,目光看著牆上那份作戰地圖,語氣堅毅的說道,“這裡是整個戰區的核心,我只有在這裡才能更好的指揮我的部隊作戰,所以,我不能離開。”
“可是……”蘇斯洛夫猶豫道。
“沒有什麼可是了,執行命令吧,蘇斯洛夫同志。”楚思南打斷他的話,用毋庸置疑的口氣說道。
“是,楚思南同志,您多保重!”蘇斯洛夫身子挺了挺,在給楚思南送上一個標準軍禮的同時,語氣誠懇地說道。
第六章 游擊戰的開端
楚思南要打一場游擊戰,至少在今後一到兩個月的時間內,他所要進行的戰鬥,就是某種意義上的游擊戰。要是論到打游擊戰,出身中國正統軍旅的楚思南,無疑是有理論根底的,中**人的游擊戰戰術無論是理論還是實踐經驗,都是這個世界上任何一個國家所無法媲美的。
有人或許會說越南人的游擊戰也很厲害,他們曾經用這種戰術耗幹了不可一世的美國人,也有人或許會說,前南斯拉夫的游擊戰也很厲害,前南斯拉夫在二戰中的游擊隊,由赫赫有名的鐵托所領導,即便是德國人也沒有能夠最終剿滅他們。
不過若是翻開歷史,就能夠清楚地看明白,和這兩者相比,中**隊曾經使用的游擊戰,絕對堪稱是典範中的典範,精華中的精華。
越南人的游擊戰,只能說是借鑑了中**隊游擊戰戰術的皮毛,是絕對生搬硬套的粗糙盜版,這就像是某種意義上的基因傳承——兒子可以繼承老子的某種特點,但是絕對不可能和老子長的一模一樣。
也正因為如此,越南人反抗美國人的入侵,可以把游擊戰運用的貌似純熟,看上去活靈活現的打法,讓美國人吃夠了苦頭。而轉過來,到了中越衝突的時候,他們的游擊戰就突然間失靈了,是說在那個時候游擊戰戰術就過時了嗎?非也,其真正的原因,是他們碰上了靠游擊戰起家的中**人。“班門弄斧、江邊賣水,”這種貽笑大方的錯誤,就是越南人游擊戰失敗的最主要原因。
至於前南斯拉夫的游擊戰,那就更是不值一提了,說句難聽的,如果不是蘇聯的西進步法足夠快,而且希特勒以及南斯拉夫傀儡政府的主要精力沒有放在他們身上的話,這支更類似於別動隊的組織,恐怕早就覆滅了。
游擊戰決不是單純意義上的騷擾、襲擊,那只是它的作戰基本方式,真正的游擊戰,只是一個發展過程中的概念,它的最根本目的,是透過這種作戰方式,消耗敵人的經歷,殺傷敵人的有生力量,同時,也要在這個過程中,逐漸的發展和壯大自己。如果沒有這樣一個逐步發展壯大的過程,那麼游擊戰就毫無意義,充其量是小打小鬧罷了。
楚思南深知,要想把這場游擊戰打得有聲色,那就必須給予自己的下屬部隊足夠的決策權,曾經受過專門軍事教育的他,絕對不會忘記老前輩們對游擊戰指揮原則的定論:“戰略上的集中指揮與戰役戰鬥上的分散指揮相結合。”正是因為如此,他才拼著自身擔負全部責任的危險,從統帥部方面要來了絕對的戰役決策權,並將這種決策形勢,推廣到了整個方面軍的下屬部隊之中。
如今,第一步他已經做到了,而剩下的,就是該著力儲存軍隊力量,密切關注戰局發展,以等待一個可以將游擊戰轉化為正規戰的良機了。
而談到如何儲存軍隊實力這件事,楚思南也感覺有些頭疼。軍隊戰鬥力的減員,絕不僅僅只有戰鬥減員這一種,其他的像什麼傷病減員、因後勤補給匱乏而遭成的飢寒減員等等,而目前,他所領導的隊伍最容易出現的,就是後勤補給匱乏所造成的飢寒減員。
說實話,國內提出的游擊戰戰術,似乎在蘇聯並不容易推廣。中國國內地廣人稠,一支游擊隊只要紮根群眾,就不用為吃穿這種問題去發愁,至不濟了,還可以開闢一塊根據地,依靠自給自足解決問題。而蘇聯呢?其國內情況是地廣人稀、原始類叢林、沼澤地分佈較廣,尤其是在北部靠近波羅的海、拉多加湖、奧涅加湖一帶的地區,更是水網縱橫,居民聚集地稀少。在這個地方開展游擊戰,後勤補給相當成問題,更有甚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