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1部分(第3/4 頁)
達成某些妥協,以委曲求全。第二,因為是在半路上接任總統職務的,因此,杜魯門在白宮中就沒有一個屬於自己的政權班底,他必須依靠羅斯福為他留下來的那個班底展開自己的施政路程。而這其中一個最關鍵的問題就出現了 ̄ ̄這個班底他是否能夠很好的把握?那些在白宮中身居要職的人們,是否能夠聽他的指揮呢?很顯然,這是不可能的,否則,歷史上麥克阿瑟將軍那桀驁不馴的一幕就不會出現了,而巴頓將軍似乎也沒有必要鬱鬱而終了。第三,還是因為在路上接任了總統職務,一夜之間登上總統寶座的杜魯門,還將面臨一個很棘手的問題,那就是他沒有屬於自己的施政綱領,或者說是施政方向。要知道,無論是哪一任的總統,其在選舉過程中為了拉住選票,都會提出自己的施政綱領,而這個施政綱領,也就突出體現了這一任總統班子的特點。可是杜魯門,他沒有走競選這一條路,而在此之前,他就是羅斯福的副手,他所推行、研究、制定的那一套政策,完全是跟著羅斯福的在走,說白了,他就是一個配角。而今,羅斯福驟然辭世,他杜魯門一個配角,在倉促之間又到哪裡去整理自己的施政綱領呢?於是在萬般無奈之下,他只能在相當一段時間,繼續推行羅斯福的政策,可是這段時間絕不能太長,否則的話,他這一任總統就乾的有點窩囊了,也許在他卸任的時候,某些報紙就會頒給他一個“終身配角大獎”。
為了避免遭受政敵的攻擊,最好的辦法就是墨守成規、繼續推行羅斯福當政時期的政策;而為了增強自己的政治影響力,從而脫離開羅斯福的陰影,最好的辦法就是大刀闊斧的推行自己的政策,以抹平前任總統留下來的印記。明眼人一下就能看出來,這兩者之間絕對是矛盾的,而且這個矛盾還是不可以調和的。
與此同時,還有一個矛盾在困擾著杜魯門,這個矛盾就出現在他的總統班底上。作為一個拾漏上臺的總統,杜魯門必須要籠絡住羅斯福所建立起來的那個總統班底,而他要實現這一點,就必須避免同這些人之間產生矛盾;同時呢,他要在白宮中順利施政,要提高自己的影響力,要推行符合自己風格的政策,那麼就需要建立起一套屬於自己的、嚴格履行自己思路的政府班底……這個,這個政府中的職位總共就只有那麼多,難道說他能在白宮裡設立兩個第一國務卿?
尷尬啊,尷尬,矛盾啊,矛盾!這杜魯門先生一上臺,就有一腦門子的麻煩,估計他今後的日子絕對不會好過。
楚思南掌握蘇聯中央也有幾年時間了,一些從前看不透、看不明白的問題,他現在已經能夠一目瞭然了。的確,在他所熟知的那段歷史中,杜魯門執政時期,美國政府在很多問題上似乎就存在大量的矛盾,有很多政策甚至達到了朝令夕改的地步。這其中有什麼緣故?嘿,其根本原因就在於一點,杜魯門這個總統,他不是“科班”出身的啊。
第四十七章 風起
楚思南對於羅斯福病逝後美國政局的走向,判斷的極為正確。作為一名在意外情況下接過大權的總統,杜魯門的日子的確非常不好過。
在羅斯福當政時期,美國國內大軍火商以及那些依靠戰爭可以獲得巨大利益的財閥們,可謂是撈足了好處,軍方那不間斷的國家訂貨,讓這些大鱷們賺足了油水。而按照羅斯福同各方之間達成的暗箱協議呢,一旦二戰結束,這些靠戰爭財裝填自己腰包的傢伙們,就必須要收斂起來,將那眾多的軍事化產業迅速轉型,將國家的主要精力以及政府訂貨轉向戰後恢復重建方面。
有人說美國是世界上頭號的軍事強國,它的軍事科技一直以來都在全球遙遙領先,而在這同時呢,美國人的軍工卻又主要掌握在私人企業的手中。毫不客氣地說,美國人的軍事力量之所以可以達到如此鼎盛的程度,是完全同其政府的對外政策分不開的。美國的情況同蘇聯不同,蘇聯的軍事工業完全掌握在國家的手裡,國家財政撥款,直接到達各個兵工廠、軍事科學研究機構。平時呢,這些兵工廠的生產量並不是很大,他們最繁重的運轉期是在戰時。而美國呢?美國則相反,美**方本身並不負責軍工生產,他們需要的武器裝備都是實行競標訂貨制度,換句話說,那就是美**方所需要使用的武器,必須要由國家出錢,從私人的手中購買。
很顯然。在這種制度的支配下,美國地對外政策、軍事動向,就完全同某些私人的利益直接掛鉤了,美國對外的軍事行動越頻繁,戰爭打的越多,軍隊裡需要補充的武器裝備就越多,而同時呢,那些掌握在私人手中的軍工廠就越有生意可作、越有錢可賺。與此同時呢,為了能夠在競標採購中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