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部分(第3/4 頁)
人看了笑話了。
因此青玉把從前那種天不怕地不怕的戲頭拿出來,完全無視村裡人的異樣眼光,大大方方的道:“出去走走。”
私塾裡一片朗朗的讀書聲,青玉就放慢了腳步。她也有兩年沒來這兒了,物是人非,這裡留下的大都是她不認識的孩子。
她怕打擾了陳先生,也就先在小園子裡逛逛,走走,順便平復一下心情。
曉陸和陳先生一直把青璧送到通往城裡的大道上,這才停住步子。青璧一身短小打扮,連頭髮都是束著的,怎麼看怎麼是個清俊的小男孩兒。
青璧道:“先生留步,青璧已經處處讓先生為難了,實在不敢讓先生再送。”
陳先生風骨依然,眼神裡是微微的笑意,還帶有一點點的遺憾:“人各有志,你能出去闖闖,未必是壞事。只是,出門在外,要多交朋友。這交朋友也是有學問的,既不能濫交,也不能不交,你就是性子太傲太內向了些,只怕難免要吃虧。”
青璧點頭:“弟子受教。”
曉陸也插言道:“你只管去吧,回頭我去同伯父、伯母解釋,你別擔心,有什麼事,我幫著他們照管。”
青璧咬了咬唇,也只是輕嘆了口氣,家家都有本難唸的經,沈家不是說地多活累,錢少人懦那麼簡單。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選擇,那麼就要有勇氣承受。爹和孃的這一輩子,從最開始的性格就已經註定了他們的生活是迭蕩起伏,紛爭波折不斷的。
那是他們要面對的,要解決的,不是誰能插手就可以一勞永逸的解決的。
她既然已經決定了離開,就沒法顧及的太多。她根本不知道這一去,前面的路上等著她的是什麼。她若負擔太多,終究是要折戟沉沙。
可那不是她想要的。她縱然悲觀,卻從來沒真的把這條路當成最後的唯一的退路。
青璧揚起臉,沉靜的沒有一點忐忑,也沒有一點喜悅,更看不到一點惶恐。她朝著陳先生和曉陸拱手作別,說了聲“謝謝”,便邁開步,義無返顧的一往直前。
而此時,青玉還坐在湖邊的大石頭上,看著已經初融,卻依然冰凍著的湖面發呆。她恍惚聽見誰在叫她,不由的回頭去望。()訂閱,打賞,您的支援,就是我最大的動力。)
064、志氣
收費章節(12點)
064、志氣
春風拂面,寒意襲人,饒是青玉是大咧咧的性子,還是憑空添了幾分離愁。畢竟姐妹一起長大,小吵小鬧,性子略有出入,並不妨礙手足情深。猛的一離別,天涯海角,山遙水遠,她想到青璧時,只有無限的悵惘和掛念。
並沒人叫她,原來只是幻覺。她望了許久,才抬起凍的有些冰涼的腳,去找陳先生。
陳先生和曉陸也堪堪才回來。
曉陸一激動就口吃,尤其是當著青玉的面。幾年不見,青玉嬌顏若玉,令他不敢逼視,只有面紅脖子粗,艱難的低了頭。
陳先生並不為難他,吩咐道:“曉陸,你回去吧,我來同青玉說。”
一聽這話,青玉一顆心算是徹底觸到了實地。無庸諱言,青璧果然是走了。
陳先生並不隱瞞,他也沒拿青玉當個孩子,仍然像從前教她讀書時那樣,不急不緩的同她說道起來:“青璧是個有志氣的孩子,同你一樣。”
一句話,說的青玉幾乎要掉下淚來。
她是又高興,又愧疚。替青璧驕傲,能得陳先生這一句“有志氣”的評價,可見她出走這一步,並不見得多錯,多冒險。她又替自己感到心虛。要說從前還有些志向,可最近幾年,她幾乎要被日復一日的平淡生活打磨的光滑如圓潤石子,一點銳利的鋒芒都沒有了。
陳先生還是慢條斯理的道:“三軍可奪其帥,匹無不可奪其志,可見,有志氣是好事。青璧雖是個女娃娃,卻自有她的堅持,我很尊重她。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雖然她這一去,勢必要吃些苦頭,可從長遠來看,未必是件壞事。我有位堂侄,要去彬洲縣學讀書,我已經修書一封,請他一路上照看青璧些……”
青玉便起身,給陳先生行了個大禮,道:“青璧能得先生如此相助,是她的福氣,我代她謝過先生了。”
陳先生擺擺手,笑道:“你莫要謝我,青璧此去是福是禍,誰也不能預料,只盼著我不被令尊罵就好了。”
青玉微窘。若是娘知道青璧離家,多多少少有陳先生的鼓動慫恿,說不定她真能罵起來。不過爹肯定不會。
青玉重新坐下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