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3部分(第3/4 頁)
。不斷削弱英國地戰爭潛力!我一直認為。我們地下一步海上戰略。就是佔領馬耳他、直布羅陀和蘇伊士運河三處中地至少兩處。只有這樣。英國地海上命脈才會被真正卡斷!”
阿道夫。希特勒揹著手繼續往前走。他顯然沒有因為這樣地“陳詞濫調”而感到厭煩。海上地形勢已經生了一定地變化。某些特定戰略地可行性也跟著生了變化。
“我同意你地觀點。德國和盟友國家應該在地中海方向上有更多地作為!在北非。隆美爾已經足夠令人滿意。我們用不了多久就能打下埃及!至於在海上……海諾。如果讓你全權指揮進攻馬耳他地戰鬥。你需要多少兵力?另外。從海上攻陷直布羅陀地可能性有多大?”
這些問題並不讓張海諾意外。他一一解答道:“眼下打下馬耳他最多隻需要一個傘兵師和一個6戰師。但關鍵是義大利海軍能夠保證我們地海路;從海上進攻直布羅陀是個看起來難以完成地任務。我個人認為我們還是應該更多地從盟友身上想辦法!此外。我地元。請恕我直言。如果義大利海軍不能保證北非軍團地後勤供應。隆美爾將軍地前進腳步將受到拖累!”
一提到義大利人允諾地海上供應。希特勒便有些情緒化地咆哮起來:“義大利人……這些笨蛋根本就沒有做好參加戰爭地準備。我當初真是太高估了他們!我們地義大利元。簡直是在指揮一群綿羊作戰!”
張海諾沒必要在德國元面前極力貶低義大利盟友雖然這個盟友算得上是世界上最差的盟友,但以德國的戰前形勢,也很難找到幾個小國之外的其他盟友。在等希特勒稍稍平靜下來之後,他說道:
“我的元,我們不能指望盟友來拯救我們,想方設法擴充自己的實力才是最有效的途徑。”
希特勒瞟了他一眼,揹著手轉身看著遠處的山林,“海諾,你是希望我再一次保證海軍的資源供應嗎?”
德國元的言語中似有厭煩之意,不過這也難怪,在佔領波蘭、挪威和法國之後,德國的軍事資源相對於龐大的戰爭機器仍顯不足,隨著大戰的臨近,各個軍種更是想方設法獲取更多的資源供應,雖然德國設立了專門的部門調配戰略物資,但還是有不少人為走捷徑來希特勒這裡尋求支援。
張海諾語氣恭敬的說道:“元開了口的事情,就一定能夠做到,這點我幾十年來從來都沒有懷疑過!今天我想說的,並不是這方面的事情!”
“噢?”希特勒轉過頭來,臉色一下子和悅了許多,並且作出一副洗耳恭聽的表情。
“我的元,在與捷克、奧地利合併之後,我們充分利用了他們原有的資源,包括他們的坦克、車輛、大炮,並對我們隨後的作戰行動起到了非常積極的作用。6軍的經驗,海軍其實也是可以合理借鑑的!”在這裡,張海諾特意在“合理利用”這兩個詞上加重了語氣。
元點點頭,但並不接話,看起來是在邊聽邊想。
“目前海軍新完成訓練計程車官和水兵,除去已經分配到提爾皮茨號的25oo人,還有51oo人,加上格拉夫。施佩海軍上將號上的艦員,這些合格的人員足以配備3到4艘大型戰艦!可今年能夠投入服役的,就只有提爾皮茨號和彼得。斯特拉塞號!”張海諾接著一口氣說道:“這裡面的軍官,至少都是接受過2o個月的正規課程和海上訓練,水兵們也基本上在訓練艦上呆了8個月時間,他們掌握的都是操縱水面艦艇及其武器的知識和技能,派去潛艇部隊或是組成6戰部隊既無用武之地,又有些浪費人材!後來,我就想到了我們周邊國家手裡擁有的戰艦!”
“你是說……法國艦隊?”和張海諾先前一樣,德國元臉上也沒有驚訝的表情出現,他這樣一個在戰爭方面可以用貪婪來形容的獨裁,當然不會對手下敗將的艦隊視而不見,只不過法國投降時德國海軍完全沒有能力控制遠在比斯開灣和地中海的法國艦隊,而一旦那些艦隻投向英國人或開到法國殖民地,對德國的戰略而言都是非常不利的。正因如此,希特勒和他的最高統帥部才會允許法國人在停戰之後保留自己的艦隊,但必須將這些艦隻解除主要武裝後封存在指定的幾個港口。
“就戰鬥力而言,目前法國人手裡的艦隻抵得過英國的直布羅陀艦隊,而且它們無需冒險穿過直布羅陀海峽就能夠在地中海域作戰!就我個人的意見,考慮到這些艦隻對於改變戰爭程序的巨大作用,揹負任何的罪名都是值得的!”張海諾的潛臺詞裡,有一句是阿道夫。希特勒心裡非常清楚的:所謂的停戰條約、和平協議都可以變成廢紙!
考慮了有一分多鐘,德國的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