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6部分(第3/4 頁)
國入侵挪威而受到影響計程車氣再遭打擊。同樣令英國民眾無法接受的是,這一重大損失竟生在距離英國本土不到5oo裡的水域,而在此之前這一距離被通常被認為是護航船隊的安全區域。
訊息一出,別有用心在英國各地散佈德國艦隊即將炮擊蘇格蘭海岸的訊息,當即引起了民眾的恐慌,英國皇家海軍不得不出來闢謠,並公開宣佈本土艦隊主力已經調往大西洋海域,皇家海軍將士誓要令德國艦隊血債血償。
為了挽救岌岌可危計程車氣,英國海軍作戰部立即將因為戰略部署而留在斯卡帕弗洛的作戰艦艇派出,而在挪威南部海域尋找德國主力艦隊、支援6軍作戰的本土艦隊主力也接到命令盡趕往蘇格蘭北部海域。不過,英國人並沒有打算派遣大批艦隻深入北大西洋搜尋,而是決定以兩支艦隊分別封鎖進出丹麥海峽和冰島與法羅群島之間的海上通道。
負責封鎖冰島與法羅群島之間海上通道的重任,很快落在了由沃爾沃特將軍所指揮的分艦隊頭上,這支直接由斯卡帕弗洛開赴作戰區域的分艦隊轄有戰列艦“納爾遜”號、重巡洋艦“德文郡”號、“蘇賽克斯”號、“康沃爾”號以及3輕巡洋艦、11艘驅逐艦,由於主力航母皆已開赴挪威海域,這支分艦隊的空中掩護由部署在蘇格蘭北部的英國空軍部隊負責。( )
第25章 海空大戰
塞施密特1o9和颶風之間的戰鬥,對張海諾而言絕不務,但第一次親眼看到真正空戰場面,依然感覺比看紀錄片和文字記載更具震憾力。
24架德國BF9T對戰由18英國颶風式戰鬥機和17架箭魚式魚雷攻擊機組成的英國攻擊機群,戰鬥生在蘇格蘭西北方6oo公里的海上,距離德國主力艦隊完成對英國船隊QB…32屠戮剛剛過去不到4個小時。這是一個豔陽高照的日子,海面上能見度非常高,雙方都輕而易舉的現了對方,戰鬥很快開始了。
使用颶風式戰鬥機的英國一方,採用的是令他們大為吃虧的“V”型編隊——英國人制定這種密集戰術隊形的初衷,是希望達到最大的觀察角,同時利用僚機掩護長機後方。然而在實際作戰中,採用這種編隊的僚機飛行員必須飛得十分小心,他們的主要精力都放在與長機保持編隊距離上,反而無暇注意後方;長機以為後方有僚機保護,大可放心,往往到已被對方戰鬥機咬住開火時才現後面的尾巴。
當作急轉彎等機動動作時,英軍長機得加倍小心,飛行員必須花在空戰中足以定勝負的數秒鐘時間提示僚機作準備。因為以如此近的間距,一不留神就會兩機相撞。當大機群在帶隊長機帶領下機動時,雖然看起來煞是壯觀,卻是純粹的花架子,不堪一擊。
德國戰鬥機飛行員最早也是採用“V”型編隊,但在西班牙內戰期間的經歷令他們摸索出另一套更為先進和使用的戰術編隊——兩機間間隔約二百米的雙機一字橫隊。
這場生在海上的空戰,很大程度上決定著德國艦隊地命運,因此**行員都格外賣力。負責高空攔截的BF9和在高空護航的“颶風”之間先展開對決。起初兩個回合,德國飛行員們還略顯拘謹,但他們很快看出了英國戰鬥機編隊在戰術隊形上的弱點,第2載戰鬥機中隊趁著對手轉彎地機會。一口氣擊落了英國機群中4“颶風”而自身無一損失,緊接著,第1艦載戰鬥機也如法炮製,3架“颶墜入大海。
初戰失利後,英國人這邊失去長機的僚機和失去僚機的長機便只能孤軍奮戰,這卻給了英國飛行員揮“颶風”火力優勢的機會。空戰場面從這時候真正好看起來,在德國艦隊側後方的空域中。精彩的空中翻滾和俯衝隨處可見,或長或短地嘶鳴聲與機槍射擊聲交雜在一起,雙戰鬥機已經顧不上隊形,最原始的捉對廝殺成了解決問題最有效的方式。每隔幾十秒便有一架戰機拖著濃煙墜入大海。而在快飛行中不斷改變方向的戰機也令海面上觀戰地德國艦員們看得眼花繚亂。
雙戰鬥機激烈爭鬥之時,度緩慢的“箭魚”在由6架BF的低空攔截編隊面前碰到了大麻煩。雙彷彿完全就是不同時代的產物——全金屬承力蒙皮、全封閉式座艙、收放式起落架和直列式水冷動機,梅塞施密特在各個方面都優秀得令只比自己早一年飛的“箭魚”無地自容。雙翼的箭魚在攜帶炸彈或魚雷時,只能以稍快於公里的時飛行,它們所裝備的兩挺7。7毫米機槍在德國人的戰更是猶如小孩的玩具。不到一刻鐘地時間裡,16架箭魚便已被擊落過半,剩下的不要說攻擊德國戰艦,連疲於奔命都顯得非常勉強,他們如今唯一地指望,就是護航而來的颶風能夠壓制住德國戰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