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0部分(第2/4 頁)
想起了過去十幾個月中生的種種,這完全可以說是大戰爆之前的多事之秋:
希特勒實在有幸,由於本尼託。墨索里尼的蠢舉,世界的注意力一下子便從希特勒新近對猶太人的攻擊及其非法擴軍上移了開去。秋,義大利入侵衣索比亞,全球群情激憤——一個文明國家,怎麼能迫使原始部落騎在馬背上與戰鬥機和坦克作戰?對自己之平息計劃健忘的英美兩國罵得特別起勁,英國則在國聯牽頭對義大利實行有限制的經濟制裁。儘管德國國內呼聲四起,反對義大利而同情衣索比亞甚眾,希特勒仍公開拒絕聲援海爾。塞拉西皇帝,暗中則給予軍援。與此同時,希特勒又給墨索里尼運送原料,企圖拖累義大利和英國,使德國得到更多的行動自由——他對墨索里尼的援助也是想試試英國會對德國藐視國聯之舉作何反應。情況很快便表明,英國將不採取報復行動。這肯定加強了希特勒的信念:英國人的本質是軟弱的。
1936年新年伊始,英國國王喬治五野心勃勃。喬治死後,由威爾士親王愛德華八世繼位。此人是個有個性,善獨立自主,對德國之眾多要求均表同情。在繼位國王的篇廣播演說中,他明確宣佈不予改變。次日。來自華盛頓城地訊息證實了這點。美國國務院西歐事務處處長在與新任國王的一次“極坦率的”交談中得悉,國王“不同意法國復活友善關係和將英國拴在法國大車上所作地努力……”他更反對法國擬將德國強置於其膝下的企圖,並宣佈。他對德國之困難處境深表同情。
有了英國這樣的鼓勵,加上國聯對義大利之侵略行徑所採取的措施既半心半意又有氣無力,這便加強了元佔領萊茵蘭的決心。既然英國不通力阻止墨索里尼,那末,如他效法墨索里尼並步其後塵,英國充其量不過是作作公開抗議罷了。
2月,希特勒作好了採取下一步的準備——佔領萊茵蘭非軍事區。這個地區包括了萊茵河以西的德國領土以及萊茵河東岸長達3o英里的較長地帶,其中包括科隆、杜塞爾多夫和波恩三城。與此同時。他又信誓旦旦地向法國人保證他是有和平意圖的:“兩國保持友好,這明顯地有利於兩國!我希望與法國緩和緊張局勢……有人仍認為德國有可能侵略,這太離奇了。”
在煙幕彈面前。法國人安靜下來了。徵得義大利人不插手此事的保證之後,元下令開始“冬季訓練行動”。3月2。洛姆堡向三軍司令下達預備令,於“—日”將部隊開進萊茵蘭非軍事區。3日後,勃洛姆堡將“—日”定在3月7日,星期六。
那天上午11時3o分許,事先對行動內容並不知情地記和數以千計的德國愛國站在橫跨在萊茵河上地
侖大橋上。18年前,被繳械的德軍從法國後撤。打這裡走過。突然間。人群聽到了腳步聲。鐵輪的隆隆聲,以及馬蹄聲。當批德軍上橋時。人群中爆了一陣又一陣歡呼聲。在幾架飛機的掩護下,其它部隊也至少從座橋上越過萊茵河。
“冬季訓練行動”共有19個營的兵力,但只有3個營越過萊茵河。即使如此,這一小部隊給德國人帶來的熱情和對法國人帶來地恐懼都是異常巨大地。
在克羅爾劇院內,希特勒正在對國會表講話。他受到了熱烈地鼓掌歡迎。他講話時,全場鴉雀無聲。元長篇大論地論述凡爾賽條約如何不平等後,講演的度緩下來了。他神情緊張,在講臺後把手巾在手中換來換去。他臉色蒼白,很不自然,好像吃不消似地。之後,他緩緩地,用壓抑的聲調說:“此時此刻,德軍正在前進。”
劇院頓時成了瘋人院。
事實上,那3個營德軍已跨過萊茵河——但有令在身,即,若遭法軍挑戰,便邊打邊退。
希特勒狡猾地利用萊茵蘭事件為其在國內進一步鞏固其權力服務。他解散了國會,並將這一政策交給公民投票作決。這次公民投票並非大選,而是上有“興登堡”號輕氣球作掩護的在各市穿梭的勝利大遊行。
:+民投票選舉希特勒。
世界上沒有一個國家元如此受群眾歡迎,在3年多一點的時間裡,他已把一個要央求別人的國家變成了挑戰。
這年夏天,奧林匹克運動會在柏林舉行。由於德國採取反猶政策,英美法三國曾極力進行抵制,但未能奏效。希特勒急於將此次運動會變成納粹成就的櫥窗,便作了不少讓步,允許象徵猶太人的花劍選手赫侖納。梅耳、曲棍球明星盧迪。巴爾代表帝國參加此次運動會,而另一個猶太人烏爾夫崗。菲爾斯納上尉則負責興建和組織奧運村。更重要的是,公路沿途的反猶標語牌以及禁止猶太人進入療養地帶的公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