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7部分(第3/4 頁)
奈德造船廠在薩爾瓦多影響力地不斷擴大,那裡已經儼然成為一個小型王國,曾經的艇員們大都在薩爾瓦多港區或郊外買下漂亮的別墅和莊園,在嚴守相關機密的前提下過氣了愜意的閒暇生活。為了擴大造船廠在薩爾瓦多當地的影響力,奧托他們還決定出資為當地翻修街道、興建學校和公共醫院。那裡已經和二十年前的樣貌生了很大的變化。
鑑於眾人如今的身份,在張海諾地提議下,大家一致決定此次聚會的內容不以書面形式記錄。最終的計劃也只限於口頭約定,且完全以自願原則為前提,但一旦加入進來,中途便不允許推出——事關機密。這一點是含糊不得地。
在各項計劃上均達成一致之後,赫勒爾、揚克和塞茨都帶著各自的特殊使命返回國內,赫森則要親自前往各造船廠視察潛艇建造工作,而張海諾就近回到了“格奈森瑙”號。這一次例行檢修只對部分裝置配置作出調整,在軍港維修期間,雷達裝置都被拆卸下來鎖進艦上的倉庫裡。海軍技術部還派人取走了7。5米雷達測距儀的相關資料。按照技術官員地說法。他們正爭取在1939年夏天之前讓這種裝置正式列裝海軍小艦隻。
站在軍艦右舷一座雙聯裝1o5米高炮旁,張海諾點上一支小雪茄。吞雲吐霧的感覺,有時候也能給他帶來一些啟。這偌大的港灣,停泊的軍艦一年比一年多。在遠處靠近航道位置,一艘通體雪白的戰艦正緩緩向港外駛去,那是一艘艦型簡潔而優雅的柯尼斯堡級輕巡洋艦。張海諾忽然覺得如今地德國海軍,戰艦外形優美、體態簡潔,這一點是勝過第二帝國海軍地。可是二戰歷史中這些艘戰艦地沉沒並不能完全歸咎於運氣,它們畢竟只是用鋼鐵焊接或鉚接起來的艦船,不是無敵地不沉之艦——傳奇的“歐根親王”號除外。在以弱對強的情況下,它們就算將戰鬥力揮到極致也難逃傾覆的命運,因而戰術上的安排、區域性的優勢則是非常重要的。
轉過頭,看著身旁這雪白的炮座和欣長的炮管,張海諾總覺得它外形非常前,就像是科幻電影中星際戰艦上的離子炮似的。就作戰效能而言,這種1937年開始服役的雙聯裝戰時期德國大型戰艦上普遍裝備的88毫米單裝高平兩用炮強如今各國艦載機也大大越了上次大戰時的水平。張海諾依然記得歷史上裝備大量這種高射炮的“俾斯麥”號在面對慢吞吞的英國箭魚式魚雷機時竟無所斬獲,除了火控系統不夠先進之外,恐怕和艦員缺乏相應訓練有很大關係——那時候德國的飛機都為戈胖子所掌管,海軍只能有限的調動一些輕型水上偵察機,利用靶機進行防空演練的機會必然受到不利影響。
想到這裡,張海諾迫不及待的開始制定一份長期的艦隊防空訓練計劃。戰艦處於靜止和各種航下的對空射擊,不同天氣條件對不同目標的反擊,最重要的則是利用靶機進行近、中、遠端的實彈射擊訓練。用“容克大嬸”拖曳靶機是最經濟便捷的選擇,但也不能忽視利用各種度的飛機讓艦員們掌握面對不同度的敵機時的射擊技巧,這上面區別看起來不大,實際上卻會影響到防空作戰的效果——有分析家認為“俾斯麥”號上的高炮未能有效阻擊箭魚的攻擊,就是因為那種飛機飛行度實在太慢,讓習慣了快飛機的德國艦員們極為不適應!
待艦員們休假歸來之時,張海諾的訓練計劃也基本完成,他將自己的小型幕僚團隊召集起來對這份計劃進行了討論,然後將經修改後的計劃書呈送海軍總參謀部。與此同時,完成檢修的“格奈森瑙”號重新從基爾港啟航,這次它沿日德蘭半島東海岸北上,穿過斯卡格拉克海峽進入北海。張海諾最近數年曾多次隨艦走這條航路,一旦戰事爆,這也是德國海軍艦艇出入北海的重要通道,不過“格奈森瑙”號上年輕的艦員們卻大多是第一次從這條海峽中穿過。
為了讓艦員們儘早從休假的輕鬆狀態中恢復過來,張海諾下令針對假想目標和氫氣球進行火炮演練,隆隆的炮聲響徹海際,但這艘戰艦上的絕大多數人此事並未料想到,十幾個月之後他們就將在這裡和敵人真刀真槍的幹上一仗!( )
第34章 蘇臺德
“格奈森瑙”號被毫無緣由的從北海測航中召回時,到了此事和一個著名的歷史事件有關。果不其然,當戰艦返回基爾港之時,他的揣測就在頂頭上司威廉。馬歇爾那裡得到了證實:為了達到某種政治上的目的,帝國元親自下令海軍齊集所有新型戰艦在基爾灣舉行大規模演習,並邀請了各國外交官員和重要賓客前來觀看。
自進入夏天以來,位於捷克斯洛伐克境內的蘇臺德地區成了整個歐洲關注的新焦點,這裡居住著35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