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1部分(第2/4 頁)
,德軍如預期那樣開始遭遇對岸英軍的挑戰。在英國海軍積極調遣輕巡洋艦和驅逐艦騷擾攻擊德國掃雷艦艇的同時,英國空軍也不斷派出戰鬥機和輕型轟炸機攻擊敢於在白晝進入海峽及周邊海域活動的德國艦船。僅僅一個星期,他們就以損失飛機12架、傷9架以及折損艦艇5艘的輕微代價擊沉擊傷2o餘艘德國艦船,德國海軍被迫轉入全面的夜間活動。應對這一情況,隸屬於英國海岸防衛司令部的水上飛機開始投入夜戰,而皇家海軍的驅逐艦與魚雷艇部隊也積極克服夜間能見度低、海流湍急等困難不斷出擊,只是因為德國護航艦艇大量裝備有雷達裝置而沒能佔到更多的便宜。
除了加強出擊力度之外,英國空軍和海軍還聯手起了新的佈雷行動,在德國海空軍的頑強阻撓下,他們仍成功在德軍清掃過的部分海域重新佈設了雷場,當然,他們也為這樣的行動付出了不小的代價,整個2月間英國空軍和海岸防衛司令部共總損失了44架各型飛機,海軍也損失了3艘驅逐艦和7艘其他艦艇。( )
第4章 偷天陷阱(3)
1941年3月初的一天,歐洲北部的天氣無比晴朗。在挪威西部某處地勢險要的天然峽灣內靜靜停泊著6艘大小不一的軍艦,為一艘不僅體形異常龐大,其艦和艦尾甲板上還刷著巨大而刺眼的紅底萬字元。這是一艘以德意志帝國曆史上最耀眼的明星鐵血宰相俾斯麥命名的戰艦,它匯聚了德國造船工業的精華,完全稱得上是整個德國的驕傲,而隨著它啟航離開德國本土踏上征程,小半個世界的目光都被吸引到了這偏僻的北歐之地。
緊靠“俾斯麥”號左側的平緩航行的這艘戰艦,體積上要比前小了整整一個級別,兩在艦型和主炮配置上也有很大的區別。和初出茅廬的“俾斯麥”號相比,它的戰爭經歷顯然更為豐富一些,榮譽牌上已經刻下了好幾個響亮的名字,但激烈的戰鬥往往也意味著沉重的傷痛,好在長達半年多的“療傷期”並沒有消磨它的意志,恰相反,煥然一新的“沙恩霍斯特”號正熱切期待著建立新的功勳。
就艦體的新舊程度而言,位於“俾斯麥”號另一側的“歐根親王”號是無可挑剔的,通體灰色的塗裝看上去就像是一件精緻的藝術品,簡潔流暢的艦體、佈局特別的甲板建築以及復古的主炮佈置讓人覺得是縮小版的“俾斯麥”號。作為德國海軍的新銳重巡,嶄新的“歐根親王”號恰好趕上了這次註定要被載入史冊的重要行動,全艦176o名艦員正在各自崗位上等待著初戰的到來。
在同級別地戰艦中,“俾斯麥”、“沙恩霍斯特”、“歐根親王”均是以航快、防禦強為特色。而跟陪伴在三艘戰艦左右的Z級驅逐艦也貼著德國海軍特有的“標籤”這些排水量遠遠過前輩們的驅逐艦以其多用途性而著稱,配上先進的裝置和精銳的水兵,炮戰、雷擊、反潛和佈雷無不是其拿手好戲!
在這樣的好天氣裡,張海諾和他地手下們絕不是到挪威來度假曬太陽地,挪威戰役後德國海軍號稱獲得了自由進出北海的權力,然而沿著斯堪的納維亞半島西岸北上的挪威水道雖然具有天然的隱蔽性,且被德國水雷和德國空軍嚴密保護著。但數量上居於絕對劣勢的德國海軍仍不能真正暢通無阻的往來於北海和大西洋之間。所以不論是此前德意志級裝甲艦出擊遠海還是沙恩霍斯特級戰艦挺進北大西洋,無不是利用天氣惡劣、英國海空警戒線受限的機會“溜”出北海,如今全新地“俾斯麥”號已然服役,但這樣的狀況還沒有出現本質上的變化。
峽灣聽似“狹窄”,但容納了6艘德國戰艦後仍沒有一點擁擠之感,大自然的傑作往往是人類能力所無法比擬的,這蜿蜒著向挪威內6延伸的峽灣雖不足以讓這些戰艦全疾行,但平緩前行並自由轉向還是沒有任何問題的。
站在“俾斯麥”號高高的艦橋上。張海諾躊躇滿志地審視著整個峽灣,出於警戒的目的,各艦輪番派遣ar…196型水上飛機在附近盤旋,而剛剛降落或是補充完燃料重新被吊回水面的便像水黽一樣不慌不忙的施展著水上飄地功夫,而六艘戰艦雖然皆以一級戰備狀態應對可能出現的狀況,初春的暖陽帶給人的卻是一種昏昏欲睡的感覺。因為整個挪威及周邊海域都置於強大地德國空軍保護之下,加之在北海區域活動頻繁地德國小型潛艇,張海諾不必擔心塔蘭託的一幕在這裡重演。抵達挪威已有數日,他仍在耐心等待著對手地光臨………此時此刻,在隔北海相望的那個島國,因德國人有意無意洩露訊息而獲知“俾斯麥”號已經啟航北上的軍政大員們想必已經急成一團了。在剛剛過去的那個冬天,大英帝國引以為豪的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