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3部分(第3/4 頁)
空間有限,但為了能夠目睹德國曆史上最輝煌的時刻之一,除了三軍司令和德方主要談判代表凱特爾之外,其他跟隨希特勒前來的德國將領們也不甘落後的進入車廂。待法國人坐定之後,凱特爾開始向法國人宣讀由希特勒親自寫下的停戰條款序言,內容略顯冗長,最顯著的特徵就是詞句中充斥著對失敗的寬容——德國元的寬容,他稱讚法國人是在經過很多“流血地英勇戰鬥”後才被擊敗的。德國不打算在停戰條件上或談判過程中使如此英勇的敵人受辱,德國的唯一要求就是“防止德法再戰”……
這些辭藻都和先前那塊紀念碑上法國人的刻薄形成了鮮明對比,但至於法國代表們在看到德國提出的停戰條款細節後會作何感想,那就又是另外一回事了。
大約1o分鐘停戰條款序言宣讀完畢之後,希特勒便起身隨行人員離開了車廂——他很快啟程前往巴黎欣賞他的“戰利品”去了,只留下凱特
在這裡和法國人談判,但留給法國人討價還價地空間因為這場仗他們已經徹徹底底地輸掉了。
沒有懸念地談判是缺乏吸引力的。德國工程部隊和通訊兵揮了出色的工作效率。他們接通了貢比涅和波爾多之間的電話供法國代表和他們的政府聯絡——電話自然是受到監聽的。以凱特爾為的德國代表團很清楚法國人手中地每一張底牌,所以僅僅過了27個小時,達成一致,在停戰協議上籤上了各自的大名,但這個協議需要在法國和義大利簽署相似的停戰協議後方正式生效。
根據德法停戰協議,包括巴黎在內的五分之三的法國領土由德國佔領,軍事上的限制和1918年德國受到的|脫了被引渡的命運——它們中地大部分被要求在德國和義大利地監督下解除武裝然後在本土港口擱置起來,少數可以停留在非洲港口以保障法國的殖民地不至於落入別國手裡。此外,法國政府顯然低估了英國繼續抵抗的決心和能力,他們同意被俘地15o法軍在合約簽署之前將繼續扣留在德國人手裡,但這恐怕不是幾個星期就會結束的事情。
也就在德法簽署這份停戰協議的第二天,英國海軍最大的戰列巡洋艦“胡德”號悄然駛離英格蘭南部的朴茨茅斯港,一併離開的還有可搭載24至28架作戰飛機的“光榮”號航空/爭期間,英國艦隊的離港並沒有引起太大的注意。潛伏在朴茨茅斯附近的德國艦隊也未在第一時間現這一情況。不過在當天晚些時候。在英吉利海峽以西活動的德國潛艇u…53號意外~國艦隊,但由於對方距離過遠且擁有強大的護航兵力,u…53長未敢冒然進攻。而是一面向潛艇司令部去電報,一面小心翼翼的尾隨其後。儘管在天黑之後跟丟了目標,但根據對方朝南航行這一關鍵點,德國海軍參謀部仍然作出大致推斷——這支英國艦隊很有可能被派往直布羅陀加強h艦隊。
訊息很快經由海軍參謀部轉呈給身處巴黎的海軍司令雷德爾,作為德國高階參觀團的一員,同在巴黎的張海諾也得以在第一時間讀到這條情報,他非常清楚的記得歷史上的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由英國海軍起的“弩炮行動”。這次行動的殘酷之處在於不久前還處於同一戰線上的兩群軍人不得不兵戎相見,而它所產生的戰略和政治意義也是非常深遠的——法國人的民族自尊心受到了極大的打擊,他們更加仇視英國人並在後來盟軍反攻時採取了敵對態度。這一仗同樣顯示了法國海軍的心態——他們既痛恨德國和義大利人並且拒絕向他們投降,也不屑於接受英國人的領導。在這個問題上,德國元的判斷是非常準確的,義大利獨裁原本還想在法國艦隊上打注意,最後也是在希特勒的規勸下放棄了這一企圖。
全盤考慮之下,張海諾向雷德爾提出了自己的“推測”。雖然對英國艦隊攻擊法國的決心還不太肯定,雷德爾對此依然非常重視,他隨即向德國元彙報了這一情報並告知其英國人可能採取的行動。作為一個思維正常時頗具戰略眼光的決策,阿道夫。希特勒很快接受了他的看法。由於對法國政府和海軍態度的不確定性,他非常擔心法國艦隊會在最後時刻向英國人繳械,所以連忙召集統帥部的將領們討論此事。眾人聚在一起把形勢一分析,頓時現情況確實很不妙:法國主力艦隊現在分為兩部分,一部分在法國南部的土倫和馬賽駐泊,另一部分集結在北非阿爾及利亞的米爾斯克比爾軍港,但不論是土倫、馬賽還是米爾斯克比爾,現在都不在德*隊的控制範圍之內。如果英國艦隊攻擊法國南部的法國艦隊,那麼德國空軍還有可能出動轟炸機進行阻擊,但若英國人的目標是遠在地中海彼岸的阿爾及利亞,德國6海空軍都只能乾瞪眼。
這時候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