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部分(第2/4 頁)
調查,才能有發言權。
還有的人認為英文程式設計的關鍵字只有那麼十幾個,記憶量不大,而且僅僅是符號而已,程式設計人員不用花大力氣學習英文程式設計。但他們僅僅是想當然,學習過程式設計的人都知道,隨著程式設計的深入,會越來越多地接觸到英文,很多資料都需要翻譯大量的英文資料。因此有很多職業培訓學校一開始都是進行外語方面的培訓,有的甚至職業學習的前一兩年都要進行的相關英語的培訓,學校認為如果語言不過關,這些學生後繼的程式設計學習一定學不好,學不好就不能找到工作。學習成本高,也就意味著資源的lang費,要花更多的金錢進行學習深化,與中國的“多、快、好、省”地培養人才創造節約型社會的目標相去甚遠,如果能省去學習英語的第一步,直接用母語進行思考,那麼就更有可能在中國發展真正有創造能力的人才。
中國的“資訊科技”教科書中,大多教現成的軟體如何使用,如word、flash、3dsmax,photoshop等,這些還不能稱之為資訊科技,這些只是學習了現成的流行軟體,學生不能成為這些固化軟體的學習工具,他們長大後可以用極短的時間學會,而我們資訊科技教育工作者的任務是激發學生們的創造能力。
一個漢語程式語言一定是博大的,是融合的,可以與其他語言互通互融,學習一種語言後,由於思想相通,因此可以很方便地轉而學習其他語言,不存在學習漢語程式設計後再學習其他語言不行的情況,因為上期文章也說了,就是關鍵字是類似的,僅是思想的符號而已。
也許有人又要跳出來駁斥王漢章的觀點,“那為什麼其他國家怎麼沒有法語程式設計、德語程式設計?”
在回答上述這個問題時,王漢章不想以他們都是英語語系所以用英語程式設計不存在這樣粗淺的話敷衍大家,這個問題王漢章也思考了很長時間,我們應該透過現象看本質。西方國家對東方國家的高科技是封鎖的,而歐洲國家卻可輕易得到。中國人學習英語要比西方國家付出更多成本,東西方文化是不同的。
印度模式確實已給了我們很大的啟示,印度的官方語言是英語,因此他們的這個優勢只是表面現象。華為公司在印度建立分公司之後,深入調研才發現,印度外包發展地好不僅是語言的問題,而在於印度人已普遍接受了西方的文化思想,他們的思維習慣都是西方的,因此能很好地寫出適合於西方的軟體作品,人力資源的成本也低,西方國家也更願意與他們進行合作。因此程式語言之爭的焦點還在於文化之爭,中國人有自己的思維習慣,因此大部分人都還在用中國的文化思想進行思考問題。沒有英語的環境,很難學好英語,而且一個國家,如果沒有自己本國的文化,不傳承自己本國的文化,不僅會失去自我、急功近利、浮躁,而且也不能可在學術上有所成就。
難道大家沒有發現嗎,某個國家的最初發明,傳到其他國家,就會有所發展,如足球最早是中國發明的,傳到歐洲,就發展地比中國要好;乒乓球是英國發明的,傳到中國,中國人人人都會打兩下,有廣大的群眾基礎,就發展地比其他地區都好。因此王漢章認為,程式設計雖然是外國人發明的,但傳到中國來,中國人民以他們的聰明才智,轉化為自己的東西,不僅沒有固步自封,而且會實現更大的融合。
幾十年前,有磚家叫獸預言,漢語不適合計算機,看,過了不久,計算機就可以顯示漢字了。還有的專家說,中文輸入沒有英文快,但過了不久,五筆字型推出了,專業打字員輸入的速度甚至比英文還快。看來磚家叫獸的預言並不可靠,我們不能迷信這些歌磚家叫獸,而是要靠自己的努力去改變。
嵌入式系統大多數人已接觸到了,打個現實的比方,現在的手機功能已越來越接近電腦了,很多電腦有的功能,手機都有,而且上面所執行的可以是wince、mobile、linux系統,有的甚至可以用英文寫段java程式碼直接執行了。因此,強求用指令集用漢語確實沒有什麼優勢,但從程式設計這點考慮,漢語實現嵌入式系統的程式設計不是沒有可能,既然英語可以直接轉換為機器碼,漢語也可以直接轉換為機器碼,可以透過漢語直接呼叫指令集的辦法實現。
中國科學技術發展的確晚於歐美國家,中國已錯過了前兩次技術革命,再也不能錯過這第三次了,不能因為別人什麼都有了自己就不做了,如果有這樣的思想,中國的兩彈一星也不要了,大飛機也別造了,嫦娥也別奔月了。
總之,一個新生事物,可能會暫時存在一些缺點,普及和應用漢語程式設計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