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部分(第3/4 頁)
事的。
在700萬人口的澳大利亞曾現在有有60萬多人參軍或者在軍工部門工作,也就是大概每10個18至35歲的男子中就有8…9人在軍中或者政府部門服務,由此可見英國保衛澳大利亞的決心了。
日本要進攻澳大利亞在幾年前就有了苗頭,不過那個時候日本被遏制了,但是日本沒有投降之前,澳大利亞方面一直在做準備。
澳大利亞總理柯廷,1885年1月8日生於維多利亞的克萊斯威克,1945年7月5日卒於堪培拉。青年時代加入澳大利亞工黨。1928年為澳大利亞聯邦議會議員。1935年被選為澳大利亞工黨領袖。大戰爆發後,加入戰爭諮詢委員會。
1941年10月任聯邦總理兼國防部長,主張加強聯邦政府的權力,實行徵兵制,鞏固國防。太平洋戰爭爆發後,鑑於英國海空軍無力保衛澳大利亞,而且新加坡陷落後,澳大利亞的一個師也被俘,改變澳大利亞在軍事上一向依賴英國的政策,轉而加強同美國的關係,並邀請美國將軍道格拉斯;麥克阿瑟訪澳。將本土變成盟軍的作戰基地。同時無視英國首相溫斯頓;丘吉爾的反對,召回在中東作戰的大部分澳大利亞軍隊。並拒絕派一個師去緬甸,而是命令全軍駐守新幾內亞。這實際上標誌著大英帝國在東方統治的解體。柯廷執政期間,立法規定各州不課所得稅,致力於福利措施,為戰後澳大利亞社會和經濟發展計劃奠定了基礎。歷史上他在基歷1945年去世。
日軍進攻後他很快就接到的報告,澳大利亞政府一直一位日軍會選擇優良的港口達爾文港進行登陸,沒想到卻在難以登陸的彭德貝等地登陸。
飛機還在空戰之時,日軍一個聯隊的海軍陸戰隊已經乘坐運輸艦作為先頭部隊打頭陣正往彭德貝而來。
彭德貝守軍並不多,只有一個師不到,敖君怎麼也沒有想到會是這樣,但是事實上就是這樣,而他們在附近並沒有什麼多餘的兵力可以支援他們。
日軍的戰鬥機纏住澳軍飛機後,剩餘的轟炸機和少量護航戰鬥機立即對彭德貝展開了轟炸,澳軍的防空炮彈和高射炮立即朝日本飛機發射彈藥,不過效果並不理想。
看著日軍的登陸艇越來越近,已經進入了火炮的射程之內,澳軍火炮不顧天上的日本飛機對著水中開炮。
日軍飛機見狀立即將炮彈傾瀉到火炮那裡,澳軍高射炮趁著這個機會對著日軍飛機猛發炮彈,不多時還真有一架飛機被擊落,澳軍歡呼起來。
日軍飛機在同伴被地面火力擊落後發現上當,立即改為高空投彈,不過此時已經有好幾架笨重的轟炸機被擊落。
在澳軍的鞏固的工事面前,在澳軍的要塞炮的打擊下日軍損失慘重,第一次攻擊也被迫停止,他們的飛機侍從東帝汶飛過來的,已經快沒油了,好在香巴尼群島已經被佔據,他們可以在那裡降落加油,簡易的機場已經搭建好了。
加滿油的日軍飛機分別從航母和簡易機場再一次起飛,這次他們全部裝載了重型炸彈和燃燒彈,飛機再一次空襲彭德貝等地,經過上一次的空襲,澳軍的空軍實力大減,從別處還來不及調飛機過來,達爾文等地的空軍又不敢調動,澳軍生怕日軍是聲東擊西。
可憐的澳軍只能繼續依靠防空炮火和剩餘的飛機繼續抵抗,一天下來損失過半,不過日軍並沒有大規模的登陸,澳軍一時也吃不準日軍到底是怎麼想的。
而日軍此時受限於彭德貝的地形並不能大規模的進攻,當然他們也有很多種計劃,要是達爾文港的澳軍大規模的來支援這裡,日軍就可以趁機進攻那裡。
此時王漢章已經得知了日軍進攻澳大利亞的事情,王漢章一直擔心華夏進攻蘇聯,日本會不會趁火打劫。
控制菲律賓、印尼和印度也有很長的時間了,日本在印尼修建了不少兵工廠,從印度也運了不少的礦石去印尼,坦白的說日本現在並沒有因為退出中國而缺少什麼資源,反而沒有中國的牽制,使得日本獲得了更多的兵力得意從容的應對美國的攻擊。
印度的大瘟疫阻止了日軍西進中東,避免了日軍從戰略上包圍華夏,但是王漢章認為弊大於利,很明顯現在日軍已經無法進攻中東了,日軍也收縮了兵力,日軍不在這裡用兵,那麼就剩澳大利亞、和太平洋了。
王漢章不是傻子,如果是自己是日本天皇的話,在拿下澳大利亞將美國趕出西太平洋之後,就會找機會對付華夏了,因為那個時候美國已經只能算是第二敵人了,當然以日本現有的實力是無法跨過太平洋去進攻美國本土兵拿下那裡的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