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7部分(第4/4 頁)
瞬息萬變,事後追究已經毫無意義。
別人不知道,蕭南天確是心知肚明,知根知底,尚野可不止是秘營首領,他還有另外一個身份,貴為尚仁德同父異母的弟弟,琉球中山國的王爺,只因母親身份卑賤,他才專心武道,不作他想。
尚仁德身前曾留下一道秘旨,若是他身遭不幸,尚野這個他最信任的“兄弟”能憑秘旨接掌皇城雄兵。
裝備精良,訓練有術的皇城禁衛軍在尚野的帶領下,頑強抵抗,意志堅決得出乎意料,衛城大軍不得不付出大量的死傷才能艱難前進。
不過由於受襲突然,一萬多名皇城禁衛並沒有第一時間召集齊畢,在皇城中拼死抵抗的只有尚野在內城急召的五千多名輪值軍將。
貪生怕死是皇帝的通病,所以皇城內的防禦工事佈置得異常嚴密,機關道道,陷阱重重,若非如此,怕是早已淪陷。
兵貴神速,出其不意,攻其不備,一舉破之。
花花轎子人人抬,說誰都會說,可牛吹起來容易,做起來可就難了。
高舉勤王軍大旗的衛城大軍最初雖然以雷霆萬鈞之勢破了外城,控制了整個首理城,但皇城禁軍內衛迅速作出反應,死守不退,藉助內城的防禦工事和建築群落抵抗廝殺,讓衛城軍將損失慘重。
弒君!
趙高殺過皇帝,梁冀殺過皇帝,劉裕殺過皇帝,宗愛殺過皇帝,宇文泰殺過皇帝,完顏亮殺過皇帝,特克實殺過皇帝……
《史記•;太史公自序》所寫的:“春秋之中,弒君三十六,亡國五十二,諸侯奔走不得保其社稷者不可勝數。”
殺皇帝當然主要是為了自己要當皇帝,所以敢於殺皇帝的人一般都是兇殘的(歷史上,改朝換代而抓住的皇帝一般也都不殺而給以禮遇的)但也並非全部如此。有的人殺皇帝只是為了看皇帝不順眼,或者覺得皇帝看自己不順眼要殺自己了,於是他們殺了皇帝,自己卻沒有當皇帝的要求和準備。甚至還有為了私人情怨、個人後事而殺皇帝的。
這樣看來,殺皇帝其實也不是什麼了不起的事,何況是一個島國。世事紛繁,難以一概而論,我們不論誰對誰錯,因為歷史都是勝利者書寫的。
但尚氏建國百年,統治穩�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