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部分(第2/4 頁)
到孩子成年再正式成親圓房。
古時候的人家,之所以願意把親生閨女送去給人家當童養媳,不是因家貧無力養活,就是因家貧怕將來籌備不起女兒的陪嫁妝、耽誤女兒嫁人,總之說來說去都是因為一個“貧”字!
楊沫沫知道古時候男女結親,聘禮和陪嫁都要花費許多錢財,這種流傳了上千年的習俗是老百姓無力抗拒的,所以就有人想出了送、養童養媳這個法子。
這個法子可以讓男方早早的領個童養媳回來,這樣不但可以讓婆家家裡多一個勞動力,婆家還能自小就按著自己的意思調教媳婦兒。長大後正式成親時,儀式也比大娶簡單許多,男方無需再多花錢財和物事備聘禮,女家也無需再準備陪嫁妝。
如此一來,尋常的老百姓也就沒了“破家嫁女”和“破家娶媳”的煩惱了,所以民間因童養媳這個風俗,流傳了這麼一句俗語———“農家不能具六禮,多幼小抱養者”,也就是說,婚禮習俗是造成童養媳習俗盛行的一個原因。
楊沫沫把自個兒知道的和童養媳有關的事兒都理了一遍,馬上悲哀的發現,眼下楊家的境地還真和無奈把女兒送去當童養媳的人家一樣———貧窮得揭不開鍋、要靠借米來度日。
楊沫沫再換個角度思考柳氏的目的,以柳氏的家境來看,她日後定是不會操辦不起兒子們的親事,那麼她要不就是真的想替兒子娶回一個讓她稱心如意的媳婦兒、才會想著把楊八娘接過來自小調教起來,要不就是想讓楊八娘來給他們家當免費勞力。
楊沫沫一現代人能想到的事兒,劉氏這個古代人又怎會想不到呢?
就連柳氏都知道劉氏在擔心些什麼,直接開口解除了她的憂慮:“大柱媳婦,你是不是擔心七娘到我們王家後,會吃苦捱打?”
劉氏點了點頭肯定了柳氏的猜測,柳氏見狀勾嘴一笑,道:“我想要的是一個稱心如意的媳婦兒,而不是一個可以任我打罵的奴婢,若是要這樣的奴婢,我直接找人牙子買個回來,有賣身契攥在手上那奴婢不還聽話些?”
柳氏這話雖說得誠懇、但劉氏聽了卻依舊閉著嘴不答,柳氏見狀也不惱,只慢慢的把此事的好處一一講來:“這童養媳是要到里正那兒請他當公證人立下婚書的,立了婚書我也會給你們家一些錢物聊表心意,這些錢物也剛好可以解你們家的燃眉之急。”
“而有了婚書今後一圓了房,七娘也算是我家二郎明媒正娶的渾家,再怎麼也比去給人家當奴婢強多了!再說了,閨女養大了也是遲早要嫁人的,既然早晚要嫁,早嫁和晚嫁又有什麼區別?”
“可是……”
劉氏只說了“可是”兩個字就不接著往下說下去了,她知道柳氏是一片好意所以才沒像當日痛罵丁牙儈那般痛罵她。而柳氏也是個聰明人,猜到劉氏是擔心楊七娘到了王家後,會和別人家養的童養媳一樣,不但在家裡地位低下、還要日夜從事大量的家務勞動,或是被她這個婆母虐待。
但柳氏相信劉氏心裡也清楚、並不是所有童養媳在婆家的日子都過得那般悽慘,所以她耐著性子繼續勸說劉氏道:“給人當童養媳也不一定都不好,碰上心善的人家,童養媳過的生活還會比在親生父母家中過得好,有些還有機會被夫家送去讀書識字呢!”
“雖然我不敢同大柱媳婦你保證、我一定會對七娘比對自個兒的兒子還好,但我一定會盡量把她視如己出,更加可以保證絕不會無緣無故的打罵七娘,你我兩家鄉里鄉親的、抬頭不見低頭見,我也不至於把關係弄的這麼僵吧?”
柳氏這番掏心掏肺的話語,別說是劉氏了,就連見多識廣的楊沫沫都差點被她給說動了,不過楊沫沫始終是個現代人,再怎麼樣也看不慣封建社會這種買賣、包辦的婚姻,她認為楊七娘的婚姻大事應該等她長大了,讓她自己來決定和挑選。
所以即使柳氏已把童養媳的好處誠懇的說了出來,並且這柳氏看起來也像是真心實意的想要幫楊家一把,但楊沫沫還是立刻使出了自己的必殺技———嚎啕大哭。
劉氏一見么女突然大哭,也顧不上考慮柳氏的提議了,拿起柳氏早就裝好的那袋糙米,急急忙忙的告辭道:“這孩子在一個地方呆久了就會鬧,我得趕緊把她抱去別的地方透透氣兒,今日同王嫂子借的糙米,待我們家熬過這一關了,再同先前欠下的那些米一同還上。”
劉氏雖然沒有答應柳氏的提議,但柳氏還是客客氣氣的把她們母女送到了屋外,大大方方的說道:“我家的米不著急要你還,等你們手頭寬裕了再還也不遲。”
劉氏聞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