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部分(第3/4 頁)
辟邪,根本不在意!”
瞧熱鬧之人被她一說,方覺得兩大箱東西里頭卻是未見金銀,都低聲議論起來。
梔子與果子避到自己房中,吳氏在上房裝回禮,只有塗媽媽帶著二丫在院中招呼鄉鄰,順便照看聘禮。兩人聽周嬸子這樣說,心頭都起氣,二丫當場就要頂回去,塗媽媽將她攔住。笑著走過去從一堆吉祥物中取出一個使紅綢裹住的物事,當眾褪了紅綢,裡頭露出一個描金雕花的匣子,她揭開蓋,卻是整匣首飾,一套足金鑲玉的頭面首飾,泛著瑩瑩光澤的南珠串成的項鍊,金柄四時簪花……
十里村人哪裡見過這些,頓時發出唏噓聲,周嬸子瞧見真有金貨,立時焉了,訕訕的抽身欲走。
二丫瞄了一眼周嬸子,走到近前道:“包子有肉不在褶子上,嬸子難道沒聽過這句話?”
塗媽媽擔心二丫不分場合與周嬸子嗆起來,拉了她一把,笑著與眾人道:“納聘之禮,只要其中有花紅布帛,未失荊布之意,都算不得不合禮數,至於金玉這些,多則不多,少則不少,只是一個添頭罷了。”
這一番話,年幼的不知,年長的卻紛紛附和,道:“正是,正是。”
塗媽媽囑咐二丫招呼鄉鄰,自己走去房中與吳氏寫回禮裱貼,寫好後,請了兩個得力的人,將回禮並裱貼與王六姑一道送往江家。
第二日,王六姑送來一張寫有吉日的裱貼,吳氏留下裱貼,下午便拿去與雲青寺主持大師看過,從中挑選了一個最適宜嫁娶的日子,六月二十八,重寫一張裱貼,讓王六姑送往江家。
吳氏怕梔子又說出不著急出嫁的話來,等迎娶的日子定下,方才說與梔子知曉。
梔子掰著指頭一算,見只剩不到三月時間,倒有些發愣。
三月時間太緊,吳氏無從理會她,去江家量房屋尺寸、打傢俱、請城裡針娘來與梔子做四季衣裳、買棉被……準備塗媽媽列出的妝奩單子上所有物事。
嫁妝買過一半,吳氏才驚覺家中銀錢短缺,正巧快到端午,就瞞住梔子,僱了十來個短工撈了一萬尾魚兒出來賣。梔子下魚苗時計算過,怕一齊撈上來賣衝了價錢,端午長成的也就三千尾。吳氏撈出的一萬尾,多數是一斤左右的魚,胡仲倫看著心疼,但他哪敢在未來老岳母跟前說話,只得幫吳氏瞞住梔子。
第四十六章 塗媽媽
更新時間2010…8…24 13:19:33 字數:2351
——求票票——
端午這日中午,梔子正在灶間教新買的丫頭春喜夏歡裹粽子,瞧二丫神神秘秘的捧了兩個木匣過來,料想是江白圭使端硯送來的。本想讓二丫拿回房中收起來,但心中突然好奇,想看看到底是不是她元宵時預言的墨。
她囑咐春喜夏歡兩句,一面洗淨手上油汙,一面悄悄吩咐二丫將蒸籠上棗泥餡、臘肉香菇陷、鹹蛋黃陷的粽子各裝一些,好讓端硯帶回去。洗淨手,這才接過二丫手上的木匣拿回房中,迫不及待開啟來看,江白圭果然不負她的期望,兩個匣中各整齊的擺著四個墨錠。她好氣又好笑,看過,隨手放入藤箱中,與她還沒來得及當掉的硯臺紙筆正好湊成一套文房四寶。
她開門出去,就看見二丫正提了食盒出門,也不叫她,由著她去應付端硯,她自己則抽身去灶間繼續教春喜夏歡裹粽子。裹了一陣,塗媽媽來尋她,道:“里正娘子來了,正與夫人在院中說話,夫人讓奴婢來請大娘子過去。”
“好好的,她不在家中過節,來做什麼?”梔子揚起頭問,手下的動作卻沒有停,“你與夫人說,我這時不得空,不能過去。”她如今存心做甩手掌櫃不理家事,當然不去幫著孃親應付里正娘子。
塗媽媽應了聲“是”,轉身出門去了。過了一會子,吳氏滿面笑容的進了灶間,讓塗媽媽將兩個竹編攢盒擺到案板上,道:“里正娘子大概也聽說了你與江少爺的親事,今日特地來家送節禮,一盒粽子,一盒鹹鴨蛋。”
梔子心道,里正娘子還未見著風,這舵卻已經轉了好幾個圈。她笑道:“她先是訛我家買下河灘地,後又佔了我家魚塘一成分子,總共從家中白得了一百五十多兩銀子,如今要來討巧,這兩樣禮物送的未免輕了些。”
吳氏尋了個凳子在梔子身邊坐下,道:“她說了,她一份力沒出,也不好意思再佔份子,讓我們以後賣完魚別往她家送份子錢。”
幾人正說著,聽得院門處有人叩門,都止了話頭,吳氏奇道:“院門未關,叩門作甚?進來就是了唄。”
塗媽媽卻已是走到門邊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