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六十章 不得圓滿(第1/2 頁)
靖康二十五年春。
大梁王楊再興登臺祭天,下令大軍南征。
經過八年修養生息,北地中原的百姓已經漸漸忘卻了當時被女真族統治的艱難歲月。
尤其是在蕭南把近現代的一些農業和科技傳播過來之後,短短八年時間,發展日新月異。
沒有比較就沒有傷害。
相比起北地百姓的富足與寬鬆生活,大江以南說起來是漁米之鄉,民眾生活,比起北邊來,卻是大有不如。
以至於南朝出現了大量的移民浪潮,許多人拖家帶口的向北邊逃荒。
這種情況千年未見。
卻又理所當然。
許多人以身為梁國子民為榮,民間提起楊再興來,那是打心眼裡的佩服和崇拜。
中原大地,頗有幾分盛世皇朝的味道。
南方沿江數城,一些世家大族,早就私開了商路,暗地裡與北朝互市。
在襄樊一帶,趙構已經下令連換了五任鎮將,也沒有止住這股歪風邪氣。
到後來,他甚至已經預設了這種情況。
已經控制不了局面。
有些跟隨南渡的宗室,早早的跑到開封城,求見雲菲菲。
希望她能在大梁王兼天下兵馬大元帥跟前說說好話,日後不要斬盡殺絕,再怎麼樣也得給老趙家留下一些苗裔。
俗語云,血濃於水,同一條血脈,怎麼也得親近幾分的。
值得一提的是,靖康二十一年秋,也就是四年前,岳雲領軍從草原救回來的宋欽宗趙構已然病逝。
本來,在原本的歷史之中,這位前半生風光無限,後半生悽慘難過的君王,還能活上很長一段時間。
但不知是不是因為完顏亮裹挾北上草原的時候,又受到一番折騰的原因。他一回到開封,就開始延綿病榻,撐了三年時光,就龍御殯天。
如今的北地,老趙家的旗幟,仍然只有雲菲菲一人。
她也算心願得償……在一次把自己灌醉的夜晚,偷偷的爬上了蕭南的床。
嗯,然後,雲同學就被封為梁王東妃。
為了成績,這傢伙也算是下了血本了。
不過,其中有著多少真情實意,蕭南看不出來,也不願多想。
對他而言,除了滅國定基,一統天下、萬民安樂的大事件,某些小小的收穫已經不看在眼中。
至於南朝的人心向背問題,蕭南全都知道。
他甚至還知道,趙構故技重施,投降的心思又起了。
若非捨不得自己那高高在上的地位,這一位甚至早就害怕的遠離臨安,跑到南邊臨海去了。
也不怪他害怕,
明眼人就能看出來,南宋朝廷此時只是苟延喘,有著日薄西山之相,再沒有什麼辦法可以挽救得了。
二十五年三月,當十萬精騎,百萬步卒橫渡大江的時候,一日之內,連下十三城。
一路征伐,與其說是在打仗,還不如說,這是在接收。
就如君王巡視自己的領地,兵馬一到,處處歡歌笑語,爭相歸降。
當然,這也跟蕭南近些年來經營的形象有關……
尤其是北軍精銳,承襲了當初岳家軍的軍紀,要求甚至還要更嚴格一些。
那就是餓死不搶糧,凍死不拆屋。
不動老百姓的一針一線。
話不是這麼講,軍紀如出一轍。
要做到這一點,其實挺不容易。
若非蕭南大力發展農業,經營商業,令北地以最快的速度富裕起來,有些口號也就只能是口號。
同年五月,大軍一路平推,直至臨安。
正當那些文臣武將還在琢磨著怎麼抵擋北軍南下的時候,趙構又偷偷的帶著心腹南逃,一路向南。
自此,南宋京城一日而下,很快成為過去。
這一下,還有什麼好說的?蕭南根本就沒有去追擊,只是派出一支偏師不緊不慢的跟著趙構往南……
再過兩月,岳雲於涯山海角捉到了這位君王,並帶回了臨安。
看到垂垂老矣的趙構,蕭南只是一笑,就把他輕鬆放過,在臨安選了一處宅子安置下來,並封他為安樂侯。
趙構一生只圖安樂不思進取,封號恰如其分。
至此,天下歸心。
同年十月,遷都洛陽,蕭南稱帝,年號興元。
興元二年,大軍西征,滅西夏。
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