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四章 一戰之力(第1/2 頁)
林安博一旦進入到謀士的角色,立刻開動腦筋分析得頭頭是道:“東翁祖上天波楊家,不妨從這方面入手,如今徵欽二帝被金兵擄走,此時正處在水深火熱之中,嶽元帥也不知為何,近段時間也不提迎回二聖的事情了,這對楊將軍來說,是個機會。”
“對,正是如此。”蕭南聽到這裡,不由笑了起來。
楊家將是何許人也?當然是朝廷的忠臣,但是,卻不是如今趙構南宋朝堂的忠臣,而是北宋皇朝的忠臣,效忠的天子,第一順位,其實是如今在金國受苦受難的太上皇和皇帝二人。
且不論那兩人當皇帝合不合格,從正統而論,他們才是天下共主。
至於龜縮江南的兒皇帝趙構,在有些老古的眼裡,他是竊國大盜。
雖然當了皇帝是不得已而為之,前些年也喊了一些口號,要報仇,要雪恥,要迎回父兄妻子之類的,也只是一句口號而已,這幾年已經提也不提了,只是一門心思的想要討好金國,做個安逸皇帝,貪圖享樂都不足以形容他的所作所為了。
在這種情況下,其實有許多人是很不滿意的,民間有著種種傳聞,大都心懷怨懟,只不過是潛藏在水面之下而已。
若是蕭南以楊家後人的身份登高一呼,再輔以忠君報國迎回二聖的口號,短時間之內就會得到許多人的擁護。
誰不知道,楊家將的故事,在大街小巷之中,已經被傳唱百年,流出了十七八版本之多。
無論哪一個版本,是香豔的,還是悲情的,總的來說,是忠義的。
這就是標籤,也是楊再興應該具有的人設。
單憑這一策,林安博就不愧謀士之名,實在是對這個時候的民心天心理解得十分透澈,並能夠對症下藥,不是迂腐之輩。
蕭南心裡也是滿意的,他倒不是沒有想過這個問題,只不過,現代人與古時候這些扭扭捏的傢伙有此代溝,想問題的時候,多半會直來直往,看不到深層的民心向背。
“還請先生繼續說起第二點。”
這才說出一點,就是求名,此名非彼名,解決的是其實是名正言順的問題。
對岳家軍會不會就此分崩離析,兩人都沒有多加討論,已經有小道訊息傳了出來,聽說臨安天使快馬加鞭,已經渡河前來穎昌,不出意外的話,很快就會到達軍營,到時候岳飛那是進退兩難。
進則違了忠君報國的大義名份,退則多年辛苦毀於一旦,從此不得自由。
更難堪的是,重陷北地百姓入水火之中,金國聲勢也將大盛,再也無法遏止。
“第二點,就是立威了。其實這一點將軍已經在做,做得也很好,以後繼續實行就是了,如果可能的話,能在戰陣之上,立下赫赫威名,蓋壓同儕,那是最好。”
林安博的意思,蕭南也是明白的。
打金兀朮之時,當其實殺了多少人,追得金兀朮逃跑,好吧,這些都是自己人嘴裡說出來的,可信度嘛,可以說有,也可以說沒有,畢竟沒人見到不是。
但是呢,他手下三百精騎,除了跑出兩人之外,其他人全都死了個精光。
這就有些不太好了。
身為名將,不但自己要勇猛難當,還得有智謀,這樣,才能集眾得人心。
就如楚漢相爭之時的項羽和劉邦。
項羽那邊是很強,正面對戰無人能抗,但他打來打去,手下兵馬越來越少。
為什麼呢,因為他一衝陣起來,就完全不顧形勢,敵人多也打,少也打,強也打弱也打,跟著這樣勇猛驚人的主將,誰不是要把腦袋掛在腰帶上,今日不知明日事。
而劉邦呢,手下卻是越打越多,他就算有千般不好,其實每一戰損失都不大。
他太狡猾了,對手下兵馬珍惜得很,很少冒險,跟著他放心,有前途還不擔心送命,這當然是最好的主公人選了。
林安博立威一策之中,隱藏著的規勸之意,蕭南也聽明白了。
這不但是要自己在人前立功楊名,更是要在本營兵馬面前展現實力,這樣一來,就要聯合了。
“也就是第三點,爭權。”
大丈夫不可一日無權,小丈夫不可一日無錢。
這句話說出來,林安博有些擔心的望了蕭南一眼,生怕對方有著什麼道德潔癖,那就不好了。
權利之爭,這是不好掛在嘴上,卻是重要無比的東西,你無權無勢,怎麼推行自己的理想。
想幹點什麼都不行啊。
“岳家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