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章 當真不騎馬?(第1/3 頁)
君權神授的思想,不管認不認字,在這個年代,已經刻入到每個人的骨子裡。
雖然趙構也是天家子弟,但他另立南朝,卻與前面的北宋沒什麼關係,較真起來,其實只是自立為王。
這種事情,無論是誰來做,都是不怎麼名正言順的。
以前打著迎回二聖的旗號,大家就姑且一聽。
心想這暫時的皇帝,當一當也無所謂。
現在不喊了,有些人心裡就難受得很。
道理很明白,你就算是當皇帝,至少得把人救回來,然後讓人把皇位傳給你也好啊。
哪怕是弄了什麼手段,能說得過去就行了。
不去救人直接登基享樂,跟搶奪反叛有何區別?
蕭南一聽上官英的說話,心知這些人已經對自己敞開了心扉,並不把自己當做外人了,當下也不遮著掩著,直接說道:“其實,我倒是有一計,無論局勢如何發展,都能收復河山,迎回二聖,把金狗趕出關外去,就不知各位膽量如何?”
“嗯,楊將軍此言當真?”
梁興首先就忍不住,眼中含著期望又帶著絲絲懷疑。
“膽量自然是有的,就怕你做不到。”上官英眼中光芒一閃,似乎明白了一些什麼。
“楊某一生行事,只問當不當做,從來不說假話。”
這話眾人是信得過的。
楊再興當年流落江湖,衣食無著,被大寇曹成裹挾,卻也算得上忠心耿耿。
最後,曹成被斬,麾下勢力煙消雲散,最後只餘他一隻軍馬對抗岳家大軍。打到山窮水盡,才被圍攻捉住,這也算是有始有終了。
到後來,因為岳飛不殺之恩,並許下殺金狗還我河山的誓言,楊再興那是再不回頭,遵守諾言。
這些年來與金兵拼殺血戰不下百次,他就是個行動派,說的話自然是信得過的。
以往未見到之時,眾人都以為這人就是一個一根筋的勇夫,結果見面之後發現,他勇倒是勇了,卻一點不莽。
不但頭腦清晰,見識廣博,而且對民生經濟和佛道兩門也深有鑽研,堪比大德高人,令人大掉眼鏡。
印象一改,對他的話也就十分重視起來。
所有人全都眼灼灼的望著他。
蕭南心知火侯到了,也不忙著說出計劃,只是笑道:“請諸位稍安勿躁,此時時機尚早,眼下我無職無權,手下也沒有兵力,實在有心無力。還是等過段時間,看看情勢如何,再做打算吧。”
這時候岳家大軍兵鋒直指開封,表面形勢還真不錯。
眾人在這裡談論著發洩著。
其實也只是暗暗擔憂。
就如黎明前的那麼一刻,總有那麼一種不真實感。
希望能夢想成真,又害怕真的就是一場夢幻。
但無論怎麼說,還沒到孤注一擲的時候。
蕭南也不認為,自己就憑著一張嘴巴,立即就收服這麼多人。
他只是想著,等到某一天,他們希望破滅之時,不會信心盡失,從而土崩瓦解。
到時候再豎起大旗,也就有人跟隨,一切計劃也就有了可行的基礎。
不過,再怎麼說得好聽,不管是信還是不信,江湖武人的行事方式,總還有著自己的特色。
那就是,首先得有這個資格。
蕭南話說到這,突然就笑了起來:“此次前來,除了想認識一下諸位義士高人,還有一個目的,自然是互相切磋,增進修為。
如果楊某看得沒錯,上官老英雄、孟老英雄已經快要按捺不住了吧?葉真人身上劍氣深藏,連破十二重樓,迴旋往復,肯定是想要掂量一下楊某的身手了。”
“果然厲害,楊將軍這份敏銳的感覺,的確令人佩服,連老道士在蘊養劍氣也看出來了。來來,咱們哥倆先比劃比劃。來人,牽馬備甲,先讓將軍穿戴起來。”
上官英看了葉問天一眼,兩人相視一笑,眼中全都有些驚奇。
他轉首吩咐手下,長吸一口氣,的確是忍不住手癢了。
文人遇到知己,就想要促膝交心,秉燭夜談。
而武人遇見了合脾性的同類,不打上一場怎麼也不爽快。
之所以讓蕭南騎馬著甲,因為江湖武者與軍方武將交鋒,本來就是沾了便宜。
老頭自視甚高,想見識一下最強狀態的楊家槍法。
畢竟人家練的槍法之中,就包括了馬術在內。
人馬合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