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部分(第3/4 頁)
一處匾額名為異香堂的小屋,四面為廳,青石屋基,它面水而築,單簷歇山頂,面闊三間,堂北平臺寬敞,池水曠朗清澈,堂南是一處水榭,水榭四角飛翹,一半建在岸上,一半伸向水面,靈空架於水波上,佇立水邊、秀美倩巧,此榭面臨廣池,池水清清。
盧彤杉甚至可以想象的到,漫步在芙蓉榭中,憑欄四顧,可見滿池青翠,粉黛出水,風流麗質似亭亭玉立的仙子在碧波中美目流盼,微風驟起,掀起一片綠浪,送來陣陣荷香……水榭分兩層,樓下面水的一側於柱間安裝通透玲瓏的長窗,窗內有木質低欄,倚欄而立,可憑水觀景。左有波形長廊相伴,右有“與誰同坐軒”,景物倒影如畫,盡入眼中。水底明月,池中雲彩,波影浮動,景色絕佳。
樓上四周開窗,前置平臺,刻有銀杏木立體雕刻松、竹、梅、鵲飛罩,浮雕、鏤雕、圓雕相結合,刀法嫻熟,技藝高超,構思巧妙,將“歲寒三友”和“喜鵲登梅”兩種圖案柔和在一起,接縫處不留痕跡,渾然天成。
不知道怎麼地,盧彤杉便想起了《紅樓夢》裡 ,賈寶玉與林黛玉乘著姑蘇駕娘撐動的木舫在水中游賞,黛玉看到滿池荷花時說,我最不喜歡李義山的詩,只喜他一句“留得殘荷聽雨聲……”林黛玉是個極有文化修養的姑娘,多愁善感,聰明絕頂,但又孤傲清高,不願隨波逐流,所以才會對李商隱這句表達冷寂清幽之美的詩句產生共鳴,但是盧彤杉卻是很愛荷花,雖然花無百日好,但是她更偏愛有花堪折直須折,莫待無花空折枝。
荷池寬闊,紅裳翠蓋,香味宜人,當真應了周敦頤《愛蓮說》中“香遠益清”的名句,水中遍植荷花,想必此處也是因荷得名。
晉寧指著那一池綠如翡翠的荷葉說:“這裡池中的田田荷葉,到了仲夏更是荷風撲面,清香遠送,是府中賞荷的佳處,到時我再帶夫人來此處賞荷。”
盧彤杉笑道:“那自然是求之不得。”
話畢,盧彤杉放眼望過去,見這室內陳設典雅精緻,裝飾規格整齊,晉寧將鏤空的窗戶開啟,盧彤杉便見山光水影,盡收眼底,猶如在觀賞一幅山水長卷。
有水之處,必然有橋,盧彤杉看見窗戶所對的小橋十分特別,她恍惚還記得前世曾經在蘇州見過一次,名為小飛虹,就是不知此處名為何。
南北朝宋代鮑昭還為此橋作過一詩“飛虹眺秦河,泛霧弄輕弦而命名”。
只見那硃紅色橋欄倒映水中,水波粼粼,宛若飛虹,盧彤杉心道,倒也真真當得起虹這個名。
晉寧順著盧彤杉的目光望去,帶著些還唸的口吻道:“那座橋,是孃親最喜歡的,我依稀記得孃親說,它就彷彿是雨過天晴後橫跨大地的一架絢麗的彩橋,所以就以此命名,叫做彩橋。”
“當真別緻的緊。”盧彤杉笑道。
晉寧攜著她的手問道:“不如我們去走一走罷。”
盧彤杉點頭,便和晉寧一同出了易香堂,順著三跨石樑,中間微微拱起,呈八字型的彩橋走過去。
橋面兩側設有萬字護欄,三間八柱,覆蓋廊屋,簷枋下飾以倒掛楣子,橋兩端與曲廊相連,走過這座彩橋,抬眼便可看見一處,外形十分別致,似房非房,似船非船,似橋非橋,完全是架在水面上的一座小閣,小閣面闊三間,南窗北檻,兩面臨水,其身姿倒映水中,更顯得纖麗而雅潔。
站在小閣中,可見外頭波起漣漪,四周開敞明亮,滿園秀色,令盧彤杉感到神清氣爽。
在小閣中站了片刻,盧彤杉又指著外頭不遠處的亭子道:“那又是什麼地方?”
“蓮楓庭。”晉寧道,“那處亭子因蓮花楓樹而得名。”
盧彤杉雙眼中充滿了好奇,從未聽說過,有人將楓樹與蓮花聯絡在一塊的,這倒是新鮮的很。
央著晉寧帶她過去,穿過四面皆水的長廊,湖內蓮花亭亭淨植,湖岸楓樹枝條絲絲婆娑,亭單簷六角,四面通透,亭中有抱柱聯:“四壁蓮花三面楓,半潭秋水一房山。”
盧彤杉抬頭口中輕念此聯,她一直都覺得亭子是最為開敞的建築物,柱間無牆,所以視線不受遮擋,所以倍感空透明亮,雖然無壁,然而三面河岸楓樹婀娜無間,四周蓮花偎依簇擁,使這座島上的小亭愈發顯得多姿多彩,亭亭可人,風吹樹動,綠浪翻滾,從高處俯瞰蓮風四面亭,但見亭出水面,飛簷出挑,紅柱挺拔,基座玉白,分明是滿塘蓮花懷抱著的一顆光燦燦的明珠。
晉寧怕盧彤杉在此處呆久了會著涼,便將她拉出蓮楓亭,至一處重簷捲棚,歇山頂,坡度平緩,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