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3部分(第3/4 頁)
到有什麼需要增加的專案的時候不要與這幾項相沖撞,至少三、四月恩科,不要計劃使用皇帝做其他的事情。
鍾茗拿過冊子,這就是乾隆了,凡事總要弄個引人矚目來才好,說白了,就是愛顯擺。用指甲在‘聖壽節次年奉皇太后巡江、浙’ 下面掐出了一道痕跡來,越看那幾個字,心裡越沉得慌。
終於扯出一抹笑:“辛苦你了,今年老佛爺聖壽,你是已經下嫁的公主,禮物不能跟出閣前的一樣,也不能跟去年六十九歲時一樣,你自己要酙酌一下。”
和嘉早也想到了這一節,也與家中商議過了,此時見皇后也出聲提醒,是沒把自己當外人,笑著應了。又說了一會兒話,方才辭去。
108。兒女那些事
皇帝一旦不在宮裡,後宮就平靜了許多。這回乾隆奉老佛爺禮佛,自己也要裝得正經些,並沒有帶宮妃同行,近來頗有聖寵的和貴人也沒得機會一起去,反正走的日子不長,乾隆倒也忍得住,反正個把月不用就回來了。
以這次出巡為起點,隆重的乾隆朝皇太后七十聖壽的慶典活動就拉開了序幕。這一回的出巡甚是隆重,母子兩個一路行去,一路示恩,所過之處很免了不少地方的逋賦。每日邸報都有類似祥和的內容出現,留守期間不斷有快馬把乾隆與老佛爺的行程報告了上來。
因鍾茗推薦了紫薇跟著老佛爺一道去伺候,乾隆順水推舟地應允了。紫薇也投桃報李,每次往京中送信的時候,總要設法以想念皇額娘或是想念晴兒等人為由夾帶隻言片語,順便把永璂的情況捎帶著報告兩句。
永璂跟在乾隆身邊沒什麼機會受虧,看紫薇往宮裡捎信,也動了念頭。正趕上紫薇悄悄來找他,暗示他也寫一點東西帶回去。永璂正中下懷,動筆寫了兩行,還是放下筆,先跑去向乾隆和老佛爺請示過了,得到允許,這才回來把信寫完。
永璂的信裡並沒有顯示出過得不好,反是零零碎碎說些瑣事,先說鍾茗給準備的大毛衣服挺合身、越往山上越冷正頂了用,又說在佛前求了串開了光的念珠,還有個小佛像,權充今年皇額孃的千秋節賀禮,還在山下集鎮上看到當地土儀覺得有趣就揀了些看得上眼的帶給鍾茗和十格格玩。鍾茗看過信,稍稍放心,又怕他這是報喜不報憂,擔心雖然難免,可也鞭長莫及。兒行千里母擔憂,說的就是這回事了。又知道男孩子圈在身邊養著,絕對不是件好事,只能這麼矛盾著。
乾隆很覺倒是欣慰,覺得是自己的孝行感染了永璂,自己養出一個大大的孝子來,真是太好了!為此,乾隆自己雖在途中,仍命給皇后千秋道賀,加賜了許多東西,金銀珠玉一類乃是命內務府選賜,不過是一句話的事情,並不用乾隆費心,倒是有不少佛前應景之物,是從五臺山賜下來的,很有意義,其中還有一柄檀木如意,檀木為主體,上面的鑲了三塊美玉,沉穩大氣、貴重而不覺奢華,很顯身份的東西。
鍾茗依照遞了謝恩的摺子,也按時將宮中發生的事情擇其緊要驛路傳至御前。更有聖壽節的準備工作,宮中各處的修整,為聖壽要加賞宮中各處使喚人等,至少多賞一套新衣,也為著宮裡鮮亮好看。又有孝賢皇后之冥壽,也要祭過一回。乾隆都有批示,他不大管後宮的事情,不過是寫上“知道了”三字而已。只鍾茗報冥壽的摺子上的三個字硃砂之跡較其他指示略顯粗重,顯然乾隆當時心情有些沉重。
鍾茗知道乾隆心裡對孝賢皇后的重視,沒得說,活人永遠爭不過死人,也沒必要再跟死人去爭。老老實實地在宮中祭過一回,自己也穿上素服,執側室之禮為孝賢皇后祭。然後原歸原地把過程寫去上報,以示自己沒有對孝賢皇后不尊敬。乾隆看到鍾茗關於祭儀的奏報的時候,心裡先是一沉,細細讀著,藉此懷念一下先妻。此時五臺山佛前已作了法事,正為祭孝賢。看到鍾茗執側室禮時,乾隆動了別樣的心思。按規矩,繼妻對元配發妻,祭祀時就是當執側室禮的,宗法上,繼室與元配的地位也要有一個高下之分……
永璂是繼後之子,雖是嫡子,也不是元后之子……大約,不會早夭了,對吧?乾隆對著空中揮了一下拳頭,為自己的行為的可靠性與可行性找到了依據。
————————————————————————————————
乾隆回來的時候,已是二月了,並不像他說的三、四月才回來。鍾茗領人迎駕的時候,先撣眼看了一下永璂,見他顯得精神了不少,人也沉穩了一點兒,腕子上也掛著一串念珠——據說是乾隆親自到佛前供奉,臨行取來給他掛上的——這才放下心來。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