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5部分(第3/4 頁)
上的留言罷了。
費時一年多的時光,總算參透了這靈氣的轉換之道。除了水流,她甚至也能操控同樣程度的火金土之力而這些,都不過是靈力的一點轉換之道罷了
想不到,單是百年居中的一則留言,便可以給她帶來這般大的益處。
心中感嘆一會,她也沒有在原地多呆,抬步朝前走去。這整個山頂,三分之二都是這樣的石刻,她一面送出清風,將石峰上的灰塵盡數拂去,另一面,則留心石刻的內容。這次她沒有仔細檢視,每一則前人的留言只是匆匆瀏覽,知道大意便罷。
那些留言或是短短數語,甚至不過是些無意識的呢喃,有些長篇大論,卻是對更前面一則留言的評價……如此種種,不一而足。
直到將所有石刻看完,她才神往地立在石峰邊上,輕輕嘆了口氣。
錦城雖好,並非吾家。
這山頂之上,如先前靈氣轉換的石刻還有很多。但是,縱觀下來,它們更多是法術上的參悟,卻與望仙訣沒有什麼相關。想到自己的目的,她又覺得任重而道遠。
若是呆在這裡,她相信自己絕對會學到不少一流的法術,各種潛修方法,另闢蹊徑的修行……但是,這也意味著她將來的修行,終將會停留在元嬰期。
現在的她,還是缺少一部功法啊沒有望仙訣後面的六層,除非拋棄一切重修來過,否則,她也就止步於此了。從此之後,就算她修成出竅之下最強修士又如何?不能晉階對她來說,無疑是不可想象的。
當一個人習慣了無時無刻地向前走時,那種強大的慣性,不是說停便能停下來的。她如今的情況,便是如此。
所以,她在山峰邊上立了立,終究微微苦笑,朝滿地的石刻一福為禮。
多謝了,各位前輩。
只是,我的路,現在,還不在這裡。
她轉過身,望著一條蜿蜒的石徑小道,一路朝山下延伸下去。
……
在百年居中的第二年,她穿過山間的流泉瀑布,數座野亭,終於下了山。山下的江水正嘩嘩流淌,水流滔滔,不知從哪裡來,也不知將要到哪個地方去。她極目遠眺,想象著這江水的去處,又隱約記得當初在畫外見到的情形。
或許,這江水,將要流淌到那些無名的,隱藏在雲霧繚繞中的仙山去呢?
在江前,她並沒有猶豫太久。先前經過山中的流泉瀑布,野庭座座時,當然遇到過不少前輩的心得留言。令她高興的是,其中一座終於有了關於研究《望仙訣》的隻言片語。但是,細看下來,那不過是研究《望仙訣》與另一部叫做《葛蘭經》的法訣的優劣比較,對於《望仙訣》的核心本質幾乎沒有提及。
因而此時站在江畔,她也不過微微愣神,之後,便毅然尋到在畫外便注意到的江上野舟,上船解繩,一路朝未知的地方飄去了。
江水時急時緩,兩岸的風景也略有不同。她卻也沒有注意這些,在舟中盤膝坐下之後,當先便感悟這一片時空中的靈氣又有什麼不同。先時還沒什麼,但是隨著舟行了數十日後,江水越發湍急起來。兩岸的雲霧也越發的重了,兩岸開始出現一座座或高或矮的連綿山體,有時連成一塊,連點缺口都無。
這些日子沒有收穫,她便索性將望仙訣的前三層拿出來,繼續與自己所獲得的仙紋相比對,從第一層開始,一點一點推演其中的仙紋。這其實是一個逆推的過程。若是將前三層中的仙紋都推演出來,找出它們的排列方式,她就可以反推出望仙訣的第四層,第五層,甚至一直將望仙訣補充完整
她相信,只要有足夠的時間,足夠的資訊,自己一定會成功。畢竟,古往今來,又有誰如她一樣將仙紋煉化,並開始參悟仙道的走向?這般一想,她對自己的信心也越發足了起來。這些在舟上的日子,只要周圍沒有異樣,她便一直這樣推演著。
直到這一日,她忽有所感,猛然睜開眼站起來。這動作一時還有些大,連那小舟都忍不住晃盪幾下。她卻毫無所覺,牢牢地立在舟中,一雙眼睛已經緊緊地將半空中的一處盯住。
……那裡,是什麼?
粗一看,那裡不過是一處虛空,什麼都沒有。可是隨時隨地都將神念放出來自動探測的她,又如何會忽略方才神念中驀然傳來地震動那是使她像草一樣顫抖的東西,令她的神魂都忍不住大受震動的東西……
那究竟,是什麼?
她停住了腳下的小舟,任由它在水面上晃盪不已。另一面,她的神識如觸角一般,快速地朝半空中的那一點延伸開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