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7部分(第3/4 頁)
靜默無聲,崔盧氏先是帶領四女對聚集而來的百姓福身三禮後,方才振聲開言道:“犬子上憑天子鴻福,下借將士用命,方才得於汴州稍建功勳,實實當不得眾位善鄰如此厚愛,老身在此誠致謝意了!”一言即畢,四人又是三福為禮。
唐朝時候。風氣極為開放,男女關禁並不謹嚴,大唐律令中甚至有夫婦雙方可協議解除婚約之條例,是以這積聚地百姓方才有要見“美蕃女”之提議,但是雖則他們口中如此紛說,但畢竟也知地位有別,也並不曾真個指望堂堂翰林承旨的夫人,會出來見他們這等布衣白身百姓。
及至崔盧氏四人出府謝禮,眾人一驚的同時,心下更是有無窮受用,再加之刻入骨髓中的尊卑觀念作祟,眾百姓也是忙不迭地躬身還禮不已,整個崔府門前這一刻的景象當真是怪異已極。
直到四人謝禮完畢,重回府門,一眾前來湊熱鬧的百姓才開始唧唧喳喳的議論出聲:“你看看崔家老夫人那容養風範,嘖嘖!一看就知道是大戶人家出身,難怪能生出崔狀元這等文武全才的狀元郎來!”
“哎!知道嗎?崔老夫人後面正中的那個!人家可是當朝尚父郭老令公的孫女,要不咋說郭老爺子能立下這麼大的功勳,不說別的,就看這眼力價兒!那也是當朝無人可比了。”
“漂亮!真個是漂亮!沒想到吐蕃這荒涼異地,還能生出這樣花一般的女人來!不過這倒是也應了一句老話,那可真是‘美女愛英雄呀!”
正在眾人滔滔不絕地閒話之餘,驀然自府內傳出悠揚的琵琶聲聲,輕攏慢捻之間自有不盡的歡喜邀約之意淌淌流出,其間早有熟悉曲調的看客叫出了此曲的名字《喜迎賓》,及至更有識得內情之人傳出狀元公二夫人本是琵琶國手後,不出意外的再次引來連片的嘖嘖讚歎聲。
………………
長安城外灞橋之側十里長亭
這是一個仲春的早晨,昔日人來人往的灞橋雖然正是一片大好春光,然則卻沒有一對離情別緒地遠行斷腸人,有的只是一片冠冕流蘇、朱紫蔽日。
長亭之內,數個年紀老大、鬚髮皆白的龍袍王爺們邊乾咳連連,邊靜坐等候。而其他一干龍子龍孫們就沒有了這麼好的福分,也只能與眾朝官們一般,壁立道旁等候。
這個迎接的隊伍是如此的龐大,不僅是在京的五品以上實授官員盡數到達,便是那些散官、勳職之家也是一個不落。以至於碩長的隊伍竟是排出了將近二里的距離。
“自大曆八年平定安史叛亂,大行皇帝御駕親迎郭老令公由朔方還朝以來,文武百官還沒有象今天這般聚集的如此齊法兒,你看,連數年不曾出府的英王爺都來了!崔老弟這番可算是真個張臉了!!!”佇列近尾部。瘦瘦地兵部主司黃郎中讚歎說道。
與他並排站立的,則是當日崔破極力籠絡的庫部司牛郎中,這個與崔破有“兄弟之稱”的胖郎中聞言,習慣性的伸手拍了拍自己那碘起高高的肚子後,方才長嘆一聲道:“木秀於林風必摧之,這是千古不破之理,榮耀固然是榮耀,可是對崔老弟而言。卻斷然不是好事!你說他也就剛過二十,縱然是立下了老大的功勳,今日個兒這等陣仗他也消受不起呀!咱們這些小魚小蝦也便罷了,那些個混江‘龍’們心裡還不膩味死!哎!也不知道陛下打的是什麼心思?”
“嘿嘿,陛下打的是什麼心思!這還用問?明眼人都能看的出來,現如今朝中可是明顯的成了兩派,陛下重用崔相公、楊尚書,還有這崔老弟等人是銳意要一革前朝‘姑息之風’;可也自然有人擔心刀兵再起,再加上關乎烏紗的升降,偏就不願意皇帝行這般激進之法。好傢伙兒!前兩天京師吃緊的時候。那十六王宅簡直就跟炸了窩一樣!也就兩個時辰的功夫。哥哥我可就看到有七個王爺自皇城進了宮,聽說他們最後連‘罪己詔,都給整出來了,你說說。陛下能受得了這氣!現如今,好不容易有這麼個機會,還能給它放過了?這那裡是在迎崔老弟!分明是陛下想要借這個機會,還那些人一個顏色,也出出前一段時間受的惡氣。再說了,這怎麼著也是咱貞元朝的第一次用兵完勝,統兵的人還是近來最得皇帝看重的崔老弟,偏偏勝地還是意圖抗拒‘撤併地方節度之策’的汴州叛軍,這可是真正給新朝、新皇張了一個大臉,陛下能不重視?你看著吧!隨著崔老弟此次大勝回京。只怕是朝廷之中又有大變嘍!”這黃郎中不愧是侍奉三朝的老兵部了,也不過是三言兩語之間,便將內裡的玄機給說地清清楚楚,只聽得那牛郎中連連點頭稱是不已。
在等候的王親貴胄及各位官員交頭接耳之間,時光漸漸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