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0部分(第4/4 頁)
“自然是回去辦廠。”
“這便是了。可西涯公也知道不管是燒瓷還是織綢都是一門手藝活,匠人的手工能力直接決定了綢布、瓷器的質量。”
稍頓了頓謝慎接道:“也就是說,即便羅德里格斯學會了這些,也不可能做出精美的大明瓷器、絲綢來,充其量最多是一些次品。但羅德里格斯一定會把這些次品當作大明生產的精品來賣從而牟取暴利。這樣一來會很大影響我大明絲綢、瓷器的聲譽,不利於海貿啊。”
“嗯。”
李東陽沉吟了片刻,點頭道:“四明說的不錯,一定不能影響海貿。”
放在幾年前李東陽一定不會把海貿看的如此重。
畢竟大明正德朝以前,所謂貿易就是勘合貿易,也就是朝覲貿易,無論是體量規模還是頻次都無法與真正的貿易相比。
其目的也不是為了盈利,而是為了宣揚大明天威。
到了五口通商,開啟海禁,一切都不一樣了。
大明有了真正意義上的海貿,每年光是海貿稅收就有將近一百萬兩,這可是全年歲入的一半,解決了朝廷錢荒的大問題。
不當家不知柴米油鹽貴。李東陽執掌內閣這麼多年,自然明白大明國庫盈餘不多,而花錢的地方則是無數。
西北的吐魯番人,漠北的韃靼人,西南的土司,東南的倭寇都不安分。這些地方的駐軍將耗費鉅額錢餉,大明朝廷有時不得不要求當地自籌一部分。
但有了海貿後這一情況便不會發生了,朝廷有足夠的銀錢撥付給各地駐軍,讓他們能夠安安心心的保家衛國。
故而現在謝慎說海貿稅收有可能會因為羅德里格斯學習燒瓷、織綢技術受到衝擊,李東陽是很警惕的。
“但此人如此說了,若是我們一再敷衍恐怕也不妥吧?”
這便是李東陽為難的地方了。大明是天朝上國,這麼和佛郎機人耍心眼確實不怎麼好看。
但稅收又是明廷實打實的利益,絕不能動,真是令人糾結啊。
“西涯公不必擔心,謝某已有對策。”
謝慎笑了笑道:“他羅德里格斯不是想要學習技藝嗎,可以讓他學。但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