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部分(第2/4 頁)
你不是在說笑吧!”
王守文雖然沒種過棉花可也知道棉花是長在地裡的啊。哪有農作物不種在地裡的道理!
“守文兄以為把棉花種植在沿海灘塗如何?”
謝慎揹負雙手,儼然一副世外高人做派。
“灘塗?慎賢弟是說海塗?”
王守文聞聽後直皺眉:“海塗全是泥沙,能種植棉花?”
謝慎心道這也算是穿越者的福利了。灘塗種植出的棉花要比普通農田種植出的更高產,而且可以密集種植。
最重要的是這不佔普通農田啊!
要知道農田問題一直是困擾大明的頑疾。
究其原因是因為土地兼併。
加之士大夫不用交稅,許多鄉里人就將田畝名義上歸到這些士大夫名下。久而久之,土地的所有權嚴重失衡,窮人沒田種只能去當佃戶。
社會矛盾的累積在明末爆發,最終釀成了不可挽回的慘劇。
如果謝慎要用大量良田種棉花,相信吳縣令會第一個站出來拒絕。
原因很簡單,這是跟朝廷對著幹!
吃穿吃穿,吃都成問題了,還有誰關注穿?
故而種植棉花一定要排在種植糧食之後。這也是為何明中期以前江南很難大規模種植棉花。
但如果在灘塗種植棉花便可以繞過這個問題,甚至是變廢為寶把看似無用的灘塗變成棉花種植基地。
在保證糧食不受影響的前提下還解決了百姓穿衣禦寒的問題,謝慎簡直就是大善人啊!
當然謝慎也沒有真的在海塗上種植過棉花,只是知道東南沿海的灘塗十分適合棉花這種經濟作物生長罷了。
具體如何種植怎麼種植還得再行商議。總之,有了思路才是最重要的事情。
而且,灘塗種植棉花這一做法一時難以得到支援,故而只能小規模的實驗。等到產量出來後便可以爭取更大規模的種植。
不過謝慎不太清楚像在這樣的灘塗種植棉花需不需要得到官府的批准。
“這守文兄便有所不知了,灘塗的環境十分適合棉花生長,棉花種植在海塗比普通農田長得還要好!”
謝慎閉口不提這些是從哪裡聽來的,王守文也很默契的沒有問。
倒是謝丕好奇道:“既然如此,不如我回府便叫幾個長隨去打聽,如果官府不過問此事的話,或許我們可以過幾個月試著在灘塗種一些棉花。”
謝慎聞言大喜。
有道是“棗芽發種棉花”,棉花種植多在四五月間,收穫多在九十月份。
現在距離棉花種植還有四個月的時間,倒是可以先提前打聽準備好。
“這件事就勞煩丕賢弟了。”
謝丕肯出面,自然是再好不過了。
謝慎又轉而望向王守文,期望他表表態。
王守文被謝慎看的有些發毛,咳嗽一聲道:“慎賢弟啊,這件事一個人去問就行了,去的人多了反倒是容易出亂子。不過愚兄答應你,若是沿海灘塗真的能種植棉花,我王家一定會出力!”
謝慎朝他翻了一記白眼,這相當於什麼都沒說嘛。
也不怪謝慎心急,這可是他拋開詩文有心經營的第一件事。
之前的書坊自不必提,謝慎靠寫《石頭記》賺的盆滿缽滿進而入股書坊。
茶葉生意乍一看和詩文沒什麼關係,實則是謝慎利用詩文把餘姚仙茗打出了知名度。所以歸根到底這也算是靠詩文出頭的。
而這次如果真能在灘塗種出高產棉花,那可是謝慎頭一回甩開詩文大展拳腳。
與販賣茶葉,經營書坊不同,種植棉花帶來的經濟效益是長遠的,而且是幾何式增長的。一兩個月可能什麼也收穫不了,但時間長了,三五年間就能讓謝慎暴富。
謝慎一直在考慮如何解決經濟問題。只有沒了後顧之憂,將來才能在政壇大展拳腳。
在大明朝鹽業自然是暴利,但這個要和朝廷打交道混鹽引。看寧員外就知道了,前任鹽運使倒臺他也差點跟著栽了跟頭。
這個行業實在有太多的潛規則,太髒太汙,在有自保能力之前謝慎卻是不想涉足的。
與販鹽相比種植棉花幾乎沒有任何風險。
假使他真的能把“百無一用”的灘塗變廢為寶,那將是一件劃時代的事件。
也許東南沿海的灘塗上都將開始種植棉花,原有的種植棉花的農田將徹底得到解放!
這對朝廷自然是大功一件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