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部分(第3/4 頁)
人。若沒有你,老夫怕現在都不能坐在這裡和好侄兒喝酒了。快坐下說。”
王守仁也說道;“慎賢弟先坐下吧,你若是不來,為兄還想去派人找你呢。”
“是啊,慎賢弟,有一個天大的好機會擺在面前,你可一定不要拒絕。”
謝慎強打起精神,苦笑道:“是什麼好事?”
王宿清了清嗓子道:“守仁,還是你對謝小郎說吧。”
王守仁點了點頭,和聲道:“慎賢弟想必還不知道徐大人要來餘姚吧?”
謝慎微微一愣。徐大人?哪個徐大人?大明朝姓徐的官員可是不少,便是弘治朝也有數名。最出名的當然要數當朝首輔徐溥。但是他老人家剛剛升任首輔,正是忙碌的時候,怎麼可能出京到千里之外的餘姚巡視。
“謝某願聞其詳。”
“是工部左侍郎徐元一徐大人啊!”
轟隆!
謝慎腦子一炸,險些跌倒。
徐元一徐貫嗎?弘治中興中那個出名的治水能臣?
要說弘治朝名臣無數,但真正有特點,有能力,讓人一下就能記住的卻不太多。
就像甄可望老大人所說,朝堂之上清流太多,而大明朝最不缺的就是直臣清流。
徐貫老大人偏偏就是一個遺世獨立的實力派。
弘治五年,也就是去年,蘇松河河道淤塞,釀成洪災。洪災波及松江、蘇州、常州、鎮江等地,直是震驚朝野。
要知道大明朝是一個高度發達完善的農業社會,江南是產糧重要地區,而以上這四地,又是江南各地中產糧的翹楚。
民以食為天,洪災一至無數良田被淹,帶來的打擊是毀滅性的。
沒有糧食吃,就會發生饑荒,進而便會有流民,緊接著就是****。。。。。。
當今天子愛民如子,當即派出工部左侍郎徐貫奔赴蘇松治理水患。
這可不是一個好差事,乾的好了功勞都是天子的。乾的不好,黑鍋卻是一定要自己背的。
不過徐老大人二話不說,直接捲起袖子開幹,頗有幾分實幹家的風格。
蘇松河是太湖流域的一支流,最大的問題是淤泥太多。
治理蘇松水患的關鍵也就是清淤。
徐老大人去到當地考察後,發現淤泥的問題不光是天災,**尤甚。
許多當地的豪紳世家在蘇松河道上修建堤壩,開墾良田。河道被堤壩分成七七八八的小塊,不堵塞河道就見鬼了。
徐貫當即命令拆除這些堤壩,雖然也遭到抵抗,但他亮出欽差身份,工作還是順利的進行了下去。
不過清淤泥只能算治理蘇松水患的第一步,接下來要做的便是梳理,挖造新的河道。
當然,這些非一日之功,謝慎印象中徐貫要在蘇松待好一陣子,一時半會怕是回不了京師了。
“徐侍郎不是在蘇松治理水患嗎,怎麼會來餘姚?”
謝慎半是好奇,半是欣喜的問道。
徐貫在歷史上的名聲很好,屬於眼睛裡揉不得沙子的那一類人,和大名鼎鼎的海瑞海筆架有的一拼。若是能有他給自己撐腰,還怕什麼李廣李太監的養子譚芳?
“慎賢弟不會不知道徐侍郎是淳安蜀阜人吧?”王守仁頓了一頓,和聲道:“算來徐侍郎還和我王家有些姻親關聯呢。”
王宿咳嗽了一聲道:“賤內便是淳安人,出自當地望族蜀阜徐家,是徐侍郎的胞妹。”
聽到這裡謝慎要翻白眼了。繞了一大圈,原來這王宿是徐貫的便宜妹夫。
都說世家之間的關係盤根錯節,起初謝慎還不大相信,現在眼見為實,才是不得不服。
“徐侍郎這次來餘姚是為了私事。”王宿似笑非笑的看著謝慎,少年被王宿看的一陣發毛,忙拱了拱手道:“還請老大人明示。”
。。。。。。
。。。。。。
第一百二十三章 徐貫徐元一
(求收藏,求推薦票,求三江票!感謝書友瑞小超、書友bat不會飛的打賞!)
王宿咳嗽了一聲,淡淡笑道:“老夫都說了是私事,謝小郎還不明白嗎?徐侍郎來餘姚是要擇婿啊。”
謝慎這才了悟。
徐貫雖然在史書中是剛正不阿的大能臣形象,可他也同樣是一個食人間煙火的凡人。
既然是凡人,就不可能真的跳出五行外,不在三界中。
便拿徐貫來說,最令他放心不下的便是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