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7部分(第2/4 頁)
如果上面有人,可以和吏部尚書或者副官侍郎打好招唿。亦或者是天子親自下旨,直接任命官員去某地上任。
不是四品以上的大員,不必經過廷推流程。
謝丕這麼說,顯然也有徵求謝慎意見的意思。
若是謝慎有意,也可以提前和吏部侍郎打好招唿。這樣大舅哥徐倫的新工作可能會被直接分配,而不必隨大流去抓鬮。
謝慎思忖了片刻,還是道:“這樣便挺好。”
木秀於林,風必摧之。
他現在風頭已經很盛了。沈御史那件事便給他提了個醒,做人要低調。
大舅哥這件事能幫則幫,但也沒必要給他弄一個特別理想的上縣。畢竟他的政績實在不夠看,能夠平調已屬不易。
謝丕自然心領神會,長長的鬆了一口氣。
雖說朝中有人好辦事,但也得有個限度。如果不著邊際的一通胡攪蠻纏,最終也只會傷人傷己。
官場中的人,最講究的就是博弈二字,絕不能你一人把好處獨佔了,連口湯都不給旁人喝。
這樣即便一時獲利,也絕對不會長久。
“光說我那大舅兄了,我差點忘了,令弟明年也要赴童生試了吧。”
謝丕笑了笑道:“勞謹修兄記掛,舍弟確是明年參加縣試。”
謝慎點了點頭道:“聽說令弟天資聰穎,是遠近聞名的神童。愚兄是一直沒有時間回餘姚,不然定要好好和他聊聊。”
“和謹修兄相比實在是不值一提。”
謝丕頓了頓道:“不過,我那弟弟確實是以謹修兄為榜樣的。”
謝慎心道他才出仕沒幾年,就成了旁人眼中的榜樣了,大明的跟風效應比之後世也不予多讓啊。
“說真的,開海禁這件事謹修你就一點沒有私心?”
王守文見二人聊得火熱,有些不甘寂寞的問道。
“私心?我能有什麼私心。”
謝慎被王守文問的一愣,臉上寫滿了不解。
“那海經局可是老弟你搗鼓出來的,這人選你恐怕早想好了吧?”
王守文搓了搓手掌,繼續試探道。
謝慎沒好氣的白了他一眼道:“你想到哪裡去了。這種事情,自然由吏部推選,陛下聖裁,我哪裡插得上話。”
。。。。。。
。。。。。。(未完待續。。)
第三百六十二章 不要亂用詩詞啊
王守文嘿嘿笑道:“我不過隨便說說,你別急嘛。”
謝慎搖了搖頭道:“子文兄,我平生所願就是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私心這種東西我是絕沒有的。”
王守文:“。。。。。。”
“海經局也是不得已而設。如果繼續用市舶司,被地方掣肘便是不可避免的。”
“還是謹修你考慮的周全。”
“不過,這樣一來你可要被推到風口浪尖了。據我所知,浙商閩商本來已經打的不可開交。這開埠後更是要明爭暗鬥一番。”
謝丕也點了點頭道:“不錯。寧波和福州泉州將成為閩商浙商角力的大本營。也不知誰會勝出。謹修兄你怎麼看。”
謝慎頓了頓道:“這我哪裡說的好。不過不管哪出往來海商多,增加的都是大明賦稅,有什麼關係。”
他雖然如是說,但也覺得閩商崛起的機會更大一些,畢竟其地理位置擺在那裡,不是寧波港能夠比的。
謝丕贊聲道:“謹修兄說的好,我大明官員若都像謹修兄一般高義,則萬世太平可期矣。”
“別光說這些了,過幾日便是木齋公大壽,咱們可得好好準備準備。”
謝慎這才想起馬上就是謝遷的生日了。這位四十六歲入閣的大佬今年也不過四十八,如此年輕就已經貴為閣臣,實在是顯貴不已。
謝丕既為人子多的話自然不便說,只笑道:“家父壽宴自然要辦的,不過一切從簡,子文兄和謹修兄不必太破費。”
王守文一拍大腿道:“那怎麼行,世伯的壽宴可不光是你謝家一家的事,而是整個餘姚的事。如今徐閣老萌生隱退之意,劉閣老年紀也擺在那裡。恐怕首輔閣揆的位置遲早是世伯的。我們都是餘姚人,怎麼能不好好慶賀一番。”
不得不說明代人的鄉土情結是很重的。在這種情況下,一旦出現謝遷這樣的大人物就會有無數人依附。
大樹底下好乘涼,和內閣首輔是同鄉說出去也有面子啊。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