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3部分(第4/4 頁)
歸勸,弘治皇帝還是有底線的,這次與韃靼人互市是無論如何要進行的,即便馬尚書再哭暈一次,也無法改變。
最終,左順門哭諫的群臣只能意氣而來,敗興而歸。
弘治帝並沒有用什麼過激的舉動就將危機輕鬆化解。
歸結成一句話就是拖字訣。
雷霆雨露皆是君恩。
面對天子的冷處理,群臣只能選擇接受。
從聖旨下達到宣府開市,一共用了一個月時間。
這已經是十分高效了。
讓朝臣們難以置信的是就在韃靼人表示接受互市時,朵顏三衛跳了出來表達了抗議。
還沒等朝廷表態,韃靼人和朵顏三衛竟然打了起來。
若是追根溯源起來,朵顏三衛也屬於蒙古人,如今竟然和族人同室操戈,倒也是一樁奇談。
一些心思活泛的人竟然斷言這是陛下的計謀,叫韃靼人自相內鬥。
細細想來並非沒有道理。
從結果來看,也確實如此。
韃靼人和朵顏三衛殺得難解難分,不但韃靼人最終不能在宣府互市。就連原先互市的朵顏三衛也被迫退出。
大明不但沒有損失,還削弱了強敵。
大明的肱骨眾臣們相信至少在幾十年內,韃靼人再不敢動劫掠襲擾大明邊鎮的心思。
而此計的提出者,此前被眾朝臣口誅筆伐的謝慎則一下成了計定胡虜的大英雄。
甚至有人提出為了表彰謝慎的功績,應該升其為副都御使,巡撫福建。
理由是原先的福建巡撫張可望需要丁憂三年,職位出了空缺。
弘治皇帝並沒有允准這一奏請。
這三年來謝慎實在是升遷的太快了。
讓他年紀輕輕就做到三品巡撫,不是在賞識他而是在害他。
官場是一個混資的地方。資未到而強行擢升只會引起朝臣的一致反對。
不過有功必賞是弘治皇帝的一貫做法,這次自然也不能破例。
天子降下旨意,賜予謝慎一份御書墨寶,上有輔弼賢臣四字。
雖然並沒有任何實際意義上的品級提升,卻表明了天子對這位年輕四品大員的態度。
謝慎的年紀和資是無論如何當不得輔弼二字的。
而天子卻用了。這代表什麼?代表了天子是把謝慎留給太子用的。
以謝慎的年齡和官職看,太子一旦踐祚,謝慎必定入閣。
那時謝慎不就是輔弼賢臣了嗎?
識相的紛紛和謝慎結交,雖然雪中送炭送不了,但錦上添花還是沒有什麼難度的。
不然若是等到謝慎真的扶搖直上九萬里,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