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1部分(第2/4 頁)
的。”
劉健一時啞口無言。
難道那封奏疏謝慎寫了兩份,一份送到了內閣走正規流程,一份則託內監呈遞給了天子?
“太子近日學問精進了不少,朕念是謝卿的功勞,便把他召進宮中聞詢。”
原來如此!
劉健長鬆了一口氣。
看來是他多心了。
“陛下,臣這裡有一份謝御史上的奏疏。因為茲事重大,故而臣不敢耽擱當即呈遞至御前。”
劉健拿捏了一番措辭,恭敬道。
“哦?”
弘治皇帝顯然有些好奇是什麼奏疏讓劉閣老如此緊張,便示意侍候在旁的王太監前去接過了奏疏。
緩緩展開奏疏,弘治皇帝眉頭漸漸蹙起。
“謝卿,這請開互市的奏疏是什麼意思?”
大明王朝是驅除了韃虜建國,一直把北元蒙古視為心腹大患。
弘治皇帝從小受到的教育也是蒙古人都是一群野蠻人,對付他們絕對不能有任何的仁慈之心,因為這些人根本不值得同情。同情他們換來的只會是子民與帝國的苦難。
恰巧謝慎也在宮中,弘治皇帝便沒有問首輔大學士劉健而是直接問謝慎了。
“回稟陛下。”
謝慎衝弘治皇帝深施一禮,恭敬答道:“陛下,臣此策是以韃虜抑韃虜。”
弘治皇帝凝神道:“繼續說來。”
“陛下,朵顏三衛雖然隸屬於大明,但這只是名義上的,實際上大明對朵顏三衛的控制十分弱。歸根到底是因為朵顏三衛也是韃虜,與韃靼人同根同源。臣聽過一句話,非我族類其心必異!”
他刻意將最後一句咬得很重,弘治皇帝不由得點了點頭。
“謝卿說的不錯,不過怎麼以韃虜抑韃虜呢?”
謝慎心道終於等到機會了,當著天子面闡述想法可比透過奏疏這種東西靠譜多了。
畢竟他現在只是外臣,奏疏必須經過內閣處理才能遞送到天子那裡。
在這個過程中,天知道會不會被人擺一道。
“陛下,韃虜所圖的無非草場、互市兩項。草場是他們放牧的場所,這個全看武力。至於互市,則得看陛下願不願意。可適合互市的地方就那麼幾處,兩方必會因為爭奪產生嫌隙。”
話說到這裡,弘治皇帝已經明白了,謝慎是想在互市這項特權上做文章。
原本只有朵顏三衛能夠在宣府一代互市。而如果將這一權力分給伯延汗,勢必會引起二者相爭。
而大明朝廷則可以坐收漁利。
“可是萬一被識破了呢。”
畢竟韃靼人心思狡詐,萬一看出了真實用意,反倒和朵顏三衛走到一起了呢?
“陛下,不管是韃靼人還是朵顏三衛都是肘腋之患,繼續這麼混將下去,只會讓他們尾大不掉啊!請陛下明鑑!”
謝慎幾乎聲淚俱下的說道。
因為京師地位位置的特殊性,韃靼人和朵顏三衛的威脅實在太大。即便安撫他們又能安撫幾年?韃虜之所以接受安撫是因為還沒有羽翼豐滿。
真等到他們羽翼豐滿,蓄足力量便是和大明決戰之日啊。
“元輔怎麼看?”
弘治皇帝自然而然的將問題拋給了劉健,而劉閣老則拱手答道:“老臣贊同謝御史的觀點。”
這著實有些出乎謝慎的意料。
在他印象中劉健不是前首輔徐溥的鐵桿支持者嗎。
徐溥致仕,導致劉健被一眾言官痛罵,劉健不是應該把鍋扣在謝慎身上嗎,怎麼在互市這件事反倒站在了謝慎一邊?
不管怎樣,劉健的表態對天子的意志還是產生了很大影響。弘治皇帝點了點頭道:“這件事容朕再想想。元輔和謝卿先退下吧。”
“老臣告退。”
“臣告退。”
二人紛紛拱手告退。
方一出幹清宮,劉健便幽幽說道:“謝御史這一手二桃殺三士的法子真是妙啊。”
“多謝閣老誇獎。”
雖然不知道劉健究竟是怎麼想的,但伸手不打笑臉人。
既然劉健在這件事上幫了謝慎,謝慎也沒有理由不向劉健表達一番感謝。
“若真能如謝御史所言分化韃虜,那可是立下了不世功勳。”
劉健頓了頓道:“憑藉此功勞,謝御史入主六部未必沒有可能。”
咳咳,這算什麼?
算是向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