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8部分(第2/4 頁)
的人口峰值約七千萬人,實際卻有近兩億。兩者相差三倍,足見明代尤其是晚明隱戶數量之巨。
正德朝時已經有了大量的隱戶,但還沒有晚明那麼誇張。現在整治還來得及。
謝慎命衛所官軍藉著此次徵發徭役的機會到這些縉紳地主田莊上進行人口清查,對瞞報隱報之人立刻鎖至官府論處。
這個口子絕對不能開。
因為隱戶不用交稅,這將導致朝廷稅銀大量流失。
。。。。。。
。。。。。。
第五百五十四章 奇策 【4000字二合一大章】
不過,相較於縉紳地主找人代替徭役,隱戶問題更難解決。
因為隱戶的數量實在是太龐大了。即便動用全部衙門公人、衛所軍隊進入當地地主的田莊進行清查也會需要很長的時間。
但謝慎還是決定去做,因為他不去做就不會有人去做了。
歸根到底土地問題是困擾所有封建王朝的難題,大明也不例外。
如果能夠解決這一問題,大明國運將會蒸蒸日上。
好在此番清查的只是直隸、山東,並不是全國性的。饒是這般地方官府和衛所軍隊都耗費了大量的精力,清查出三百萬隱戶。
這可是個令人觸目驚心的數字。
三百萬人,朝廷一年得少收多少稅賦?少徵發多少徭役?
那些逃籍的隱戶免除了徭役,接納隱戶的縉紳地主則有了廉價勞動力,且可以瞞報人口逃去糧稅,各有好處。
可朝廷呢?朝廷的損失誰來承擔?
一旦國庫空虛,大明朝廷就將舉步維艱。不但邊軍的龐大軍費難以開支,就連基礎支出如修繕宮殿甚至百官俸祿都發不下來。
這可是關乎天子面子的重要問題,皇帝沒有面子自然會雷霆暴怒。
謝慎不是一個不通情理之人,但在隱戶問題上他不打算妥協。
逃籍的百姓確實是沒辦法,可若人人都如此,大明的戶籍制度就名存實亡了。
更何況,真正獲益良多的不是這些隱戶本身而是那些縉紳地主。
隱戶比起投獻土地的百姓更廉價,畢竟投獻土地雖然名義上意味著土地所有權變更。但實際上土地所有權還是那些原所有者的。他們只需要象徵性的交一小部分租子給地主即可。
而隱戶則完全不同。他們在當地連戶籍都沒有,之所以能夠生存下去就是因為地主縉紳的庇護。
地主縉紳不是觀世音菩薩,之所以庇護他們自然是看重了廉價的勞動力。
可以說這事一種畸形的共生關係,乍一看上去十分不合理,實則卻是利益下最理想的結果。
謝慎不認為百官們看不到這點,他們之所以不發聲還是利益二字。
這些官員的家族在當地大多是望族。本身族人就是受益者,這些官員們當然選擇默不作聲裝糊塗了。
越是如此,越是形成了一股風氣。到了正德朝這股風氣已經到了不得不整治的地步。
朱厚照看到謝慎呈上的奏報,臉色一陣青紫。
憋了良久,天子長嘆一聲連連搖頭:“想不到朕的子民活的竟如此艱辛。朕真是有些慚愧啊。”
謝慎微微有些驚訝。朱厚照第一反應竟然不是震怒,而是感慨百姓生活不易,真的很難得啊。
俗話說的好屁股決定腦袋,朱厚照貴為天子坐北面南,維護的自然是統治階層的利益。這無可厚非,換成任何一個人都會這麼去做。但他在維護統治階層利益時還能想著百姓真的很不容易了。
“陛下,這並非陛下之過矣。”
謝慎的安慰並沒有讓朱厚照覺得好過。
“先生覺得徭役制度是不是太嚴苛了?”
謝慎心中一沉。
這個問題實在是有些難回答。
徭役制度本身是為了完成浩大工程,這並沒有什麼問題。
只不過有的朝代工程多有的朝代工程少,徵徭役多了就會有民怨,這也是正常的事情。
但如果取消徭役,那才是一件很可怕的事情。
就拿疏通運河這件事來說,沒有徭役徵發誰來做這件事?軍戶嗎?
他們既當兵又種地,現在又要來疏通運河是不是太過分了些?
地方官府的吏員?這一共才多少人?
靠僱傭?朝廷一共才多少歲入?全貼進去都不夠疏通運河的吧?
誠然徭役中有為帝王修建宮室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