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0部分(第3/4 頁)
“怎麼,你連這點膽子都沒有?”
“那不是,那不是。。。。。。”
“嗯,那就先回臨清吧。你畢竟是一州父母官,總往府城跑,會惹人懷疑的。”
孫炎把話說到這個份上,趙孟慶自然不好再多說什麼,點了點頭道:“如此,我便先回臨清了,有什麼情況再和炎之兄聯絡。”
孫炎擺了擺手,恨不得趙孟慶從他眼前立刻消失。
。。。。。。
。。。。。。
顧鼎臣乘坐的官船沿著運河一路南下,歷時十日抵達山東布政司東昌府臨清州。
臨清知州趙孟慶攜全州大小官員到碼頭迎接。
原本東昌知府孫炎也想去臨清迎接。但顧欽差下令不許東昌府其餘州縣官員擅離職守,故而孫炎只得作罷。
不過這不影響孫知府向欽差大人表示敬意,孫知府命人將一面題有清正廉明的牌匾送到了顧欽差的住處。
這讓顧鼎臣哭笑不得,這年頭還真是送什麼的都有。。。。。。
孫炎此舉自然是經過深思熟慮的。
按照常理來說,欽差到訪一地,當地官員大多是噤聲不言,夾起尾巴做人生怕自己被欽差注意,查將下去。
大明的官員本質上都是貪官,因為不貪就無法孝敬上司,獎賞下官,註定在官場是撲街的命。
通常情況下官官相護,睜一隻眼閉一隻眼也就過去了。
可欽差到訪就是另一回事了。沒有人會拿自己的前程開玩笑。這時候一般就是死道友不死貧道了。
而且欽差到訪一般都是出了大事,明知道要拿人卻明目張膽的跳出來那不是嫌死的不夠快嗎?
就在所有官員噤聲不言時孫炎反其道而行之,送了一面牌匾給顧鼎臣,不得不說是招妙棋。
哪有貪官給欽差送“清正廉明”的牌匾的?
恐怕便是顧鼎臣本身都會下意識的把孫知府歸到清流之列。當然,這只是孫炎連環棋中的一手,接下來還要看顧鼎臣如何行事才好確定後手。
顧鼎臣此次來山東主要督導會通河段清淤工作,順帶著掃一掃臨清當地糜爛的作風。
其目的並不是查案或者反腐。
只能說趙孟慶猜錯了上峰的來意,病急亂投醫了。
一連數日顧鼎臣並沒有到知州衙門調閱卷宗,這讓趙知州大惑不解。
這到底是怎麼個意思?
顧鼎臣非但沒有急著調閱卷宗,反而帶了左右親自到運河主持清淤工作。
直到此時趙孟慶方是恍然大悟,原來顧欽差來臨清是為了這件事!
早知道他就按照朝廷的意思把運河疏通一番,也省的朝廷還特地派個欽差來指導疏淤工作。
雖說顧鼎臣來臨清的目的不是為了查案,但他畢竟是欽差。只要顧鼎臣在臨清一天,趙孟慶的心裡便不踏實。
現在趙孟慶一門心思就想把這尊大佛送走,而送走顧鼎臣的前提是必須要把清淤工作完成好。
故而讓臨清大小官吏目瞪口呆的事情出現了,往日裡作威作福連出門都要儀仗清街的知州大人穿了便袍捲起袖子褲腿來到運河和徭役一起挖淤泥,簡直是感天動地啊。
。。。。。。
。。。。。。
第五百五十八章 小吏檢舉
顧鼎臣對此也有些驚訝。
如果平日裡知州趙孟慶真是這般“身先士卒”,運河的清淤工作何至於如此難推行?
難道是下面的小吏架空了這位上官,使得趙知州有力使不出?
還是有這種可能性的,畢竟知州是外來戶,可能不瞭解當地縉紳世家的問題情況。無意之中得罪這些豪族也未可知。
要知道,不管是府還是州縣,衙門裡的吏目基本都是這些地方豪族控制的。
吏不需要經過科舉篩選,且沒有任期往往活到老幹到老,父業子承,連朝廷派遣的官員都不一定會放在眼裡。
顧鼎臣實在想不出別的理由,只能姑且認為是這樣了。
這麼看來倒是他冤枉趙知州了。
這些該死的小吏,排擠上官也就罷了,耽誤運河清淤這份罪責可就重了。
但顧鼎臣卻沒有辦法,因為小吏實在太多,他又不可能一一懲處。若真是這樣就沒有人幹活了。
官雖然善於做文章,但真正做事還得靠吏。
選官選的是忠心,吏卻是沒有什麼忠心可言,別管換了多少官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