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9部分(第1/4 頁)
那使臣心臟砰砰直跳幾乎要崩潰了。
番邦使臣哪裡見過這樣的大場面,面對天子威嚴露怯倒也正常。
“朕要往吐魯番派駐總督,不知你們可汗是否願意。”
這下不光是吐魯番使臣,便是謝慎都感到十分驚訝。
皇帝陛下這是突然開竅了啊。
“大明皇帝陛下。。。這我也做不了主啊。”
使臣很為難的說道。
“不要緊,你可以帶話給你們可汗,要是他同意朕自然願意接受你們的請罪。如果不願意。。。。。。”
朱厚照的目光陡然變寒:“朕就派兵踏平吐魯番。”
如果放在三年前朱厚照也不相信大明邊軍能有如此戰鬥力。
但隨著燧發槍在實戰中大放異彩,他堅信明軍一定是無敵的。
“皇帝陛下,我一定把您的話帶給可汗。”
“好了下去吧。”
朱厚照擺了擺手,吐魯番使臣立刻渾身顫抖的倒退了出去。
“臣恭喜陛下!”
“哦?何喜之有?”
朱厚照驚訝道。
謝慎頓了頓道:“陛下,吐魯番使臣來朝覲說明他們已經怕了。不管陛下出不出兵這個軟他們一定會服的。”
大明在西域實在沒什麼影響力,甚至嘉峪關以西基本就沒明朝什麼事。如果能夠藉著這個機會把吐魯番拿下,等於在西域佔據了一席之地,再想經略西域便不是異想天開了。
“嗯,朕也是這個意思。”
朱厚照方才之所以那麼強勢便是篤定吐魯番人一定會服軟。只要吐魯番人服軟了,明朝派駐總督,基本就可以接管控制吐魯番和當年控制哈密是一個套路。
“臣有一個建議,可以引甘肅等衛官軍前往西域屯墾所得土地皆歸軍戶所有。這樣幾十年下來大明對西域的影響力就會大增。”
說到底影響力這個東西還是看的實力。
實力又分硬實力、軟實力。硬實力指的是軍隊戰鬥力,軟實力就是指的文化。
在謝慎看來,用文化同化這些番邦可比武力征服靠譜的多。
要想文化輸出,首先得讓漢人在西域的人口比例上去,屯墾是不二良策。
。。。。。。
。。。。。。
第五百五十五章 辦報 【4000字二合一大章】
這個問題不是一言半語能夠解釋清楚的。好在朱厚照沒有深究的意思,沉吟了片刻道:“先生是說,把人調到西域去,讓他們種地?”
朱厚照是君王,考慮問題的角度和謝慎不完全一樣。他首先考慮的是這樣大規模的移民會不會出現割據叛亂。
太祖皇帝創立這一套軍戶制的時候參考的就是隋唐府兵制。但太祖皇帝擔心大明重蹈唐末藩鎮割據的悲劇,故而對‘府兵制’進行了閹割,取消了府兵的許多核心權力。這也導致有明一代武將被文官壓制,且毫無還手之力。
朱厚照對武將不像太祖皇帝那麼警惕,但本能仍然告訴他武將是個危險的群體,若是用不好是會出大亂子的。
移民百姓到關西從而開墾西域當然很好,但第一批前去的肯定是軍戶,如果他們割據關西,大明朝廷也是鞭長莫及的。
“先生覺得,不會有人割據叛亂嗎?”
朱厚照憋了良久,還是說了出來。
謝慎心道原來皇帝陛下的心結是出在了這裡。
也難怪,身居高位者多少會對身邊的人懷疑,更不必說那些掌兵權的武將了。
“陛下大可不必擔心。只要有地種,那些屯墾的軍戶定會對大明忠心耿耿。”
屯墾,屯墾。最重要的自然是地。
只要有了地,一切都好說。
最關鍵的是這地還不是朱厚照的,只要畫一張大餅讓軍戶們自己開墾就好了。
如此穩賺不賠的買賣要是不做,謝慎真得懷疑一番皇帝陛下的智商了。
事實上,隋唐的府兵制是一項極為合理的制度,只要能夠保證土地的足夠分配,王朝便可以一直興盛下去。
這也是為何唐朝一直要不斷擴張版圖,尤其是往西域經營。
中原的地盤就那麼大,經過一百多年土地早已經分得差不多了。而府兵們分不到地,自然沒有動力供職,制度也就走向消亡。
如果當時唐朝沒有碰到鼎盛的大食帝國,也許一路往西打下去,整個中華歷史的走向都會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