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4部分(第2/4 頁)
獄卒,查出毒藥來源。就連巡視大同,督理軍餉的劉御史都聞訊趕來了太原。
這倒也不難理解,畢竟王玉率眾追擊韃子被伏擊造成全軍覆沒,其罪行便是千刀萬剮也不為過。
不過這也得等把王玉緝拿進京經由刑部審訊後才能定奪。如今人在太原府大牢就這麼死了,朝廷會怎麼想?
當然,最鬱悶的要數謝慎了。
他本以為已經摸到了一些蛛絲馬跡,只要順藤摸瓜就能找出坑害袍澤的幕後元兇。
誰曾想,這幕後之人竟然先算了一步,提前毒殺了王玉。
謝慎是不相信王玉會自殺的。武人有武人的原則和操守,絕不會接受自殺這種屈辱的方式。
但人死燈滅,如今線索全斷,該如何追查?
巡撫行轅中,一眾大佬齊聚一堂,在商議王玉這件事該如何處理。
坐在上首的自然是劉大夏。而坐在他下首左側第一位的便是巡撫候恂。
再往下,則是山西各府知府。放眼望去,清一色的緋色官袍。
除了潞安知府謝慎,還有平陽知府杜斂,大同知府馮少山。
至於澤州、沁州、汾州、遼州等州主官……知州則根本沒資格出現在這裡。沒辦法,四品官和五品官差了一級,這可是本質區別。
照理說巡撫和侍郎都是正三品,但侍郎是部院大員,故而壓了巡撫一頭。
候恂等於是吃了一個啞巴虧。
二人都是兼了都察院的官職,一個是副都御使,一個是僉都御史,在這上面反倒是候恂稍稍佔優。
劉大夏是戶部出來的,對於錢糧自然十分敏感。事實上他這一次來大同的主要任務就是督糧。
但趕上了這趟子事若是當做沒看見,實在也是說不過去。
故而劉大夏沒有直接去大同府,而是先到了太原,和巡撫候恂一起商議此事該如何處理。
“這件事謹修怎麼看?”
劉大夏出人意料的直接點名謝慎,聲音平淡如常。
謝慎之前在京中也見過這位戶部左侍郎,可那最多隻能算是一面之緣。劉大夏巡理大同,不和巡撫候恂商議,怎麼反倒問起他這個小小潞安知府的意見了?
但既然劉老大人問了,謝慎總不能裝傻吧,稍頓了頓,他拱手道:“回稟時雍公,下官以為王指揮使是被人毒死的。”
一時眾人皆是朝謝慎望來,心中想著這個小子也太敢說話了吧?
劉大夏卻是點了點頭道:“謹修你繼續說。”
有了劉大夏撐腰,謝慎自然再沒有什麼忌憚,便沉聲道:“王指揮使輕敵冒進固然有罪,但畢竟戍邊多年,總不至於帶不回一個將士吧。下官以為,必定是有人從中作梗,斷了王指揮使的退路。”
劉大夏若有所思的沉默了片刻,揚聲道:“你是說這王玉本來安排了接應的軍隊,以作後手。但這些軍隊並沒有及時出現?”
謝慎點了點頭道:“時雍公高見!其實這件事情很好解釋,看看誰能從中獲利最多便知道是誰做的了。”
候恂也點頭道:“時雍兄,謹修說的在理。”
好嘛,兩個大佬給謝慎撐腰,旁邊的平陽知府杜斂、大同知府馮少山還敢說什麼,只得紛紛附和。
“這件事情十分複雜,可謂牽一髮而動全身。”頓了頓,劉大夏沉聲道:“本官的意思是先緩一緩,於暗中追查。眼下當務之急是募集糧草,以備韃靼人再次襲擾。”
畢竟是官場老油條,劉大夏還是能夠分得清輕重緩急的。
韃靼人是虎狼之師,肯定不會滿足於一次大勝。在他們眼中,大同就是一塊肥肉,如果有機會他們肯定會如餓狼一般撲過來。
“時雍兄說的不錯,眼下當務之急是解決糧草問題。”
候恂附和道:“不過時雍兄恐怕也知道,太原府倉中已經沒有多少存糧了。”
塞上乃苦寒之地,糧食並不算高產。加之山西乃是邊防重地,糧食都用來養軍人了,根本剩不下多少存糧。
“恩。”
劉大夏哼了一聲算是認可了候恂的訴苦。
“誠之,本官聽說山西境內必須粟千石方能買入、草萬束才得收進。故而豪商巨賈便能夠控制糧草買賣,從而獲取厚利。若是改為草百束、粟十石以上都准許買賣,也許能夠解決這一頑疾。”
大同是抗擊韃靼人的前線,但不可能僅僅靠大同一地去募糧。故而劉大夏才會把自己的想法去說與候恂聽。畢竟候恂才是山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