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部分(第4/4 頁)
直言進諫。
翰林院的這些新晉官員還都是一幫沒有怎麼經過官場洗禮的雛鳥,嚴重的缺乏經驗。人家都察院是靠諫言混飯吃的,且都察院的御史上的每一道奏疏都是經過深思熟慮,能夠利益最大化。
翰林院和都察院的官員雖然都是“清流”,但卻有很大不同。
一邊是理想主義者,一邊是現實主義者。
。。。。。。
。。。。。。(未完待續。)
第二百七十八章 錦衣衛指揮使
想忽悠都察院的那幫官場老油條給謝慎做槍手壯聲勢是不可能了,但從翰林院中找一些“志同道合”的同僚還是不難的。
謝慎見氣氛差不多了,便繼續道:“謝某在為王老大人一事上書陛下時,曾作了兩句詩,便是‘苟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謝某以為吾輩不能以個人安危計,而應該以社稷蒼生計!”
“好一句‘苟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好一個應以社稷蒼生計。陳某佩服!”
說話的是翰林編修陳瀾。
他年歲並不算太大,正是一腔熱血無處揮灑的時候,聽到這麼有煽動性的詩句如何還能沉默,當即為謝慎搖旗吶喊起來。
就連一些侍書、五經博士都被謝慎的話感染,一時間群情激昂,紛紛表示將附奏謝慎。
這是搬倒楊鵬的第一步,這一步踏出才能將計劃繼續進行。
不過聯名上疏這種事情也有技巧,不能搞得吃相太難看了。
謝慎見氣氛醞釀的差不多了,便請陳瀾和另外一個翰林院官員幫著負責聯名上疏的事情。自己則是閃身出了翰林院公署直接穿過承天門街到了對面的錦衣衛衙署。
這計劃的第二步便是要錦衣衛指揮使牟斌站出來狠狠踩楊太監一腳。
如果這一步能夠邁出,再利用壽寧侯和楊太監之間的猜忌作些文章,譬如以牟斌這個壽寧侯的‘舊相好’激上一激楊太監,則大事可成矣。
這是一個連環計,哪一步出了問題都會對後續產生影響,故而謝慎才會戰戰兢兢,如履薄冰,只在確認無誤後才會邁出下一步。
對於武人,尤其是錦衣衛謝慎一直是十分好奇的。
這個直接對皇帝負責的組織一直處於和東廠鬥爭的�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