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部分(第3/4 頁)
處處都是博弈和妥協。王安石的熙寧變法為什麼能夠獲得相對成功,不就是因為吸收了蔡京這樣的人嗎?
政治不是打撲克,不是隨隨便便就能搞成的。
領導者首先要具備識人的能力,要做到知人善用,用對人,用好人。
蔡京這樣的人難道就一無是處嗎?難道都要像包拯、海潤一樣白日昭昭才是能用之人嗎?
有時謝慎也在考慮這個問題。到底是清流好還是能臣好。
能臣是能做實事的,而清流往往是嘴炮黨。
在大明,任何人想要上位都要經歷清流這個階段。但若上位了還是把自己定位為嘴炮,未免就有些太過無恥了。
食君之祿,忠君之事。
若是人人都為了刷聲望變成了嘴炮,那大明朝廷豈不是亂成了一鍋粥。
當然,這也不是說風骨不重要,只是說要做到一個平衡。
越往上爬見到的人和事情越多,感悟便越不同。
叫一個縣令和知府談理政體會肯定不一樣,知府和巡撫又會不一樣。
謝慎的優勢在於領先時代五百多年的見識,以及不對稱的資訊優勢。
但這些在處理政務上並沒有太大的效用。也就是說謝慎在政治上不但沒有這些官場老油條出色,甚至還有很長的距離要追趕。
路要一步步的走,飯要一口口的吃。現在考慮這些東西也沒有用,還是先做好眼下的事情吧。
吐魯番使者來到京師拜見天子,照例天子會舉行大朝會。
謝慎這樣的六品官雖然也有資格參加,但位置肯定是極為靠後,想看熱鬧是看不到的。
朝會的流程十分固定,無非是吐魯番使臣獻禮,天子訓話,百官齊拜山呼萬歲。
但這對於謝慎來說意義卻是十分不同。
這是他來到大明後,要參加的第一次大朝會。
雖然不是萬邦來朝,但場面勢必小不了。作為一名熱血兒郎,一直都有著一股大國情結。
能親眼看到番國使臣叩拜泱泱大明,那種快感絕對是言語難以形容的。
都說強漢盛唐,為什麼大明就不能叫番夷來朝叩拜。
想及此,謝慎笑聲道:“這事情都趕在一起了。也罷,我倒想看看這個吐魯番使臣會帶來什麼貢品。”
印象之中,吐魯番的特產不就是葡萄嗎?
但葡萄酒的釀製方法早已傳開,這吐魯番使臣若真是帶來些葡萄酒完全無法勾起人的興致啊。
“嘿嘿,聽說吐魯番的姑娘個個長得貌若天仙,或許這次番國使臣帶來幾個絕世美人呢。”
王守文將一粒葡萄丟入口中,狡黠笑道。
。。。。。。
。。。。。。(未完待續。)
第三百零二章 當侍東宮(第三更 為盟主vivian520加更)
弘治九年十月十五,天子在奉天殿舉行大朝會接見吐魯番使臣。
滿朝官員在奉天殿前集合完畢,等待著天子駕臨。
與先帝成化皇帝不同,弘治皇帝十分勤政,甚至可以用工作狂人來形容。
不但每日的例行朝會他會準時參加,還會時常召集閣臣商議討論軍國大事。
更為難能可貴的是,送到天子跟前的奏疏往往會得到立即批覆,絕不會有堆積拖延的情況。
不過便是這樣一個勞模皇帝,舉辦大朝會的次數卻是屈指可數。
其實道理很簡單,大朝會只會在宣佈一些重要事情時舉行。譬如封后,立太子。
再就是大捷封賞或是使臣來朝。
偏偏這兩項在弘治皇帝執政時都不算多,故而皇帝便是有心也是無力。
閒話不提,卻說這日吐魯番使臣見到如此陣勢直是被嚇得不淺,在按照慣例奉上貢品拜過天子後就是皇帝訓話的環節。
中國自古有天朝上國的執念,這一點大明也不例外。
天子訓話吐魯番使臣就跟老子訓兒子一樣根本不需要理由。
何況吐魯番這個“不孝子”前不久剛剛興兵哈密想要虎口拔牙,從老子腿上剜一塊肉下來。
這可是了不得的事情,天子便是罵的吐魯番使臣狗血噴頭他也絲毫反駁不得。
不過大明天子還是很有涵養的,所謂訓話也不過是點到為止,那吐魯番使臣早已被這浩大天家陣勢嚇得噤若寒蟬,只連連叩首,連大氣都不敢出。
場面很和諧,天子很滿意。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