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6部分(第2/4 頁)
們太遠啦,想打夠不著。現在機會來啦,我們決不能放過。讓這些德國人從那裡來的就滾回那裡去,誰讓他們到中國來的?蔣介石沒請他們,據說日本人也沒請他們,我毛澤。東更沒有發過請柬,綏遠不是他希特勒家的院子,想來就來,想走就走,來了不打招呼,走了也不告辭,那好嘛,留下買路錢,我們也雁過拔毛,這才公平嘛”。
他高談闊論時朱總司令在苦笑,劉伯承師長在擦拭那永遠也擦不乾淨的眼鏡,領袖繼續激情四射地發表宏論:
“抗戰以來我們一直當受氣的媳婦,這次我們要揚眉吐氣,國民黨老說我們遊而不擊,儲存實力,我們要讓全世界看看,**領導的八路軍不是不打,要打就打軸心老大,啃硬骨頭,半夜裡吃柿子——專門揀軟的捏算什麼本事?‘敵害在內,則劫其地;敵害在外,則劫其民;內外交害,敗劫其國’。總司令,伯承,戰機稍縱即逝,你倆連夜擬定個計劃,得起個響亮點的名字,就叫‘綏遠解放戰役’吧。把作戰計劃交總學委、噢不,軍委過一下,有責任大家分擔嘛。”
領袖壓低聲音對心事重重的兩位諄諄告誡:“‘誨爾諄諄,聽我藐藐’,這樣不好。現在邊區政府物資匱乏,前一陣子連八路軍總部的人都吃不飽飯,逼得我們開荒、搞特貨貿易。我們攻擊的目標是德國人的糧食倉庫,裡面有上千萬斤糧食和油脂呢,正好解燃眉之急。另外,這次行動既然是給老大哥出氣,應該事先給蘇聯老大哥通報一下,有個迴旋的餘地。”
朱德手指著領袖笑著說:“留了後路嘛,運籌帷幄,高瞻遠矚,走一步看三步,我等自嘆不如啊。”總司令是打心眼裡佩服,抗戰爆發,群情激憤,從莫斯科回國的王明以欽差大臣自居,提出一切透過統一戰線,要把**軍隊交給蔣介石指揮。毛澤。東力排眾議提出獨立自主的抗戰方針,五年來八路軍由抗戰時的三萬人發展到六十萬人,讓大家敬佩不已。
同其他傑出的政治家一樣,**領袖即有獅子的兇狠,也有狐狸的狡猾,他選擇這個時候跟德軍叫板,是因為德軍大部隊已經撤往新疆,最近的一支裝甲部隊也在河西走廊,綏遠以西只有處理善後的幾千德俄聯軍,而且分散在好幾個營地,只要鎖定目標集中絕對優勢兵力一口吞掉,絕對是名利雙收的事情。
智者千慮,必有一失,正因為他目光遠大,對眼前的事視而不見。他知道坦克比汽車跑得慢,卻不瞭解德軍調動時專門有坦克運輸車輛,開足馬力輪流開車每晝夜可急行軍六百公里,換言之,裝甲團調回來只要36個小時。實際上德軍分散成幾個獨立的戰鬥群行軍,首尾拉了二百多公里,只要後隊變前隊,最快24個小時足已。
他信奉“人多力量大,”集中優勢兵力本沒有錯,錯就錯在把這條戰爭的一般原理絕對化。現代戰爭是高強度密集火力的立體戰爭,據守在64號據點的德俄聯軍儘管不足一千人(德步兵連,運輸連,炮兵連,軍紀警察和偵察兵各一個排;俄工兵一個營,警衛連,高炮連),但配備152毫米四門,六門四聯20毫米機關炮,還有裝備雄厚火力強大的裝甲團當後盾,而上萬人的獨立團加上地方部隊只有七門繳獲日本的 75毫米九四式山炮,迫擊炮,擲彈筒倒是不少但炮彈奇缺,打一發少一發,只得像山西的土財主一樣摳摳索索地用。大部分德俄士兵使*或自動步槍,毛瑟步槍僅供新兵或狙擊手使用,而八路軍連步槍都不能做到人手一支,一些戰士還在使用大刀。
他研究中國歷史達到爐火純青的地步,對國外只知其一,不知其二,他是與天奮鬥的人,怎麼知道山外有山,天外有天的道理呢。中華民族向來不是尚武的民族,那些老牌的戰鬥民族英、法、俄、德連美軍都不放在眼裡,譏諷其為業餘軍人,更不把東方民族放在眼裡。歐洲人普遍比中國人高,就連歐洲的馬都比東方的高。**山東分局書記朱瑞在蘇聯學習炮兵,對拉炮的馬專門做過對比:德國萊茵馬高17掌(170厘米)、體重2000磅的,能輕鬆馱載120公斤左右的炮件。波蘭重挽馬,比利時重挽馬、法國佩爾什馬跟德國馬差不多,而中國的蒙古馬高度只有12掌(120cm),馱力只有75公斤。歐洲馬的力量比蒙古馬超出了一大截子。
第04節 八路軍與德軍的差距
知己知彼百戰百勝,軍事菜鳥都掛在嘴上,但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領袖,包括那些喝過洋墨水的高階將領依然不瞭解八路軍——這支以農民為主體的軍隊與西方軍隊之間的真正差距。八路軍與德軍最大的區別是:統帥德**隊的將領們普遍接受過良好的教育,有淵博的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