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0部分(第3/4 頁)
的人,還有兵部的一些人也來,甚或者還有根本不認識的,可鑽營著想進兵部的,什麼門路都走的,常瀚濤和唐如霜著實的是忙了整整一個年。
終於到了正月十五了,這天沒有出門拜年的習俗。
常家的晚宴擺在了正房,同樣也是屋裡屋外燈火通明的,一家子熱熱鬧鬧的在正廳吃元宵。
元宵節,又叫上元節,是上燈猜謎的日子,都是在自家熱鬧。大戶人家的,有些自家就能辦燈會,遊廊夾道、亭臺樓閣的,到處掛上燈,遠近的看都是風景。
而那些小戶人家也不用擔心看不到燈,因為大明朝以來,太祖在金陵登基之後,就規定了正月初八到正月十七,整整十夜張燈結綵,焰火通宵,鼓樂達旦。
京城上元節辦燈會,幾乎已經是固定的一件事了,展示皇上福澤天下與民同樂的一個重要的節日。百姓們可以到城裡看燈,也是各種的熱鬧。
燈會一般是圍著紫禁城的四面,數條街道上,不論是店鋪還是宅門,宮裡的人出來佈置,將紫禁城四面掛上燈籠,晚上的時候從紫禁城上面看,格外的好看。
主要的幾條街上,還要舞龍舞獅,熱鬧的翻了天。
雖然知道城裡肯定是熱鬧非凡的,不過家裡沒人提去城裡湊熱鬧的事,張氏這一次也沒提,兒媳婦說過,婦人家家的去了擠來擠去的,確實不莊重,也就只有那市井婦人不在乎的,去擠擠熱鬧。
張氏心裡也清楚,有些事情兒媳婦說的是有道理,兒子一步步的往上走,家裡來的客人也慢慢的變得不同,來往的內眷們已經從之前大字不識純粹的市井婦人,現在已經變成了很多咬文嚼字說話,舉手投足都講規矩的婦人,這一點張氏是有很深的感觸。所以她也慢慢的儘量改變自己的以前養成的一些習慣。
當然,一下子徹底改掉也是很難的。尤其這好熱鬧這一點就很難改。
張氏心裡知道不應該去城裡擠,不過到底還是牽掛,從屋裡出來去廚房,還站在屋簷下的臺階上眺望城裡,這一看京城那邊照亮了半邊天!張氏豔慕不已的大聲道:“城裡今晚上的燈籠真多啊!這可比中秋節熱鬧多了!半邊天都照亮了!”
屋裡常彭庭剛喝了一口,聽見了笑著說了一句:“怎麼說話呢!還半邊天都照亮了……”
常瀚濤正笑著跟唐如霜說話,耳邊聽見母親在外面說的這一句,聽了卻皺起了眉頭,覺著這話似乎有點不對啊!隱隱覺著有些不安,已經‘騰’的從椅子上跳了起來,兩步跑出門站高一點,這一看不要緊,大叫了一聲道:“這是走水了!”
☆、第214章 救火
明朝初期建立五城兵馬司,其中最大的一個作用,就是滅火。而歷朝歷代,不管是昏君還是明君,對於火災,尤其是京城的火災,防範的是非常嚴格的。因為火一起來,不管你是平民百姓的屋舍還是大戶人家的深宅,亦或者防衛森嚴的皇宮,一把火全都能給燒沒了的。
北魏的時候洛陽的永寧寺發生大火,三個月沒有滅,寺廟房舍全都燒燬,死傷的僧人不計其數。南宋時,杭州大火,燒了五萬多戶人家,死者數都數不清,大火綿延城內往外十餘里。
而唐朝、宋朝的時候,皇宮也是經常的著火,尤其是宋朝,有一次大火曾經燒死了一位公主,宮嬪無數。
這也是明朝設立五城兵馬司的原因。
常瀚濤聽了唐如霜的意見,將五城兵馬司設定的那麼細,專門的一個副指揮使帶著十幾個衙差管著水火災,也是這方面的原因,不失火當然什麼事沒有,一旦失火,就是大事!
看到京城方向已經是火光沖天了,他轉身去堂屋拿了一件棉袍就往外袍:“我去看看!”
張氏在聽見他喊‘走水了’的時候,已經震驚的瞪大眼睛看著城裡,一看見他這樣,急的大叫:“你小心一點啊!”
唐如霜原本在屋裡,也是聽見了常瀚濤喊了一聲‘走水了’才跑出來看的,這一看,登時嚇得話都說不出來,京城那邊,可不就是火光沖天!
她跟著常瀚濤往外跑了兩步,只來得及喊了一聲:“你一定要小心!”她想叫他去伯府看看,她擔心伯府那邊會不會也起了火?
常瀚濤一邊走一邊穿棉襖,本來是已經快走到院門了,一聽見她的聲音,轉身又回來了,府裡燈光照耀下,臉上全是嚴峻和著急,不過還是回到她身邊,雙手在她肩膀上輕輕按了一下:“放心吧,我能有什麼事,指揮人救火罷了。伯府那邊也不用擔心,我去了之後,會叫人過去看看,沒事就叫人回來給你報個信!”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