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部分(第3/4 頁)
忽然見到了那份來自酸棗的奏報:“……酸棗鷹揚府校尉李隱,與酸棗城北五十里處,擊敗賊寇五千餘人,斬殺賊寇首領格謙,俘虜賊寇三千餘人……
虞世基感到眼前一亮:“就是你了!”
他將其餘的奏報,全部扔到了火爐中燒掉,整理整理衣冠,然後進宮去了。
皇宮中的楊廣,正在謀劃出征前的準備工作,首要之事,便是要做好西京長安和都城洛陽的防備。
楊廣也知道天下不太平,所以得在一切安排妥當之後才能放心北征。
思考良久後,楊廣動筆寫下一份詔書:“……任衛文升為刑部尚書,輔代王侑留守西京長安……”
楊廣有三個兒子,長子是元德太子楊昭,生性謙和,可惜在大業二年(606年)就病逝了,年僅二十三歲,但留有三個兒子,兩嫡一庶子,嫡子為代王楊侑和越王楊侗,庶子為燕王楊。
次子齊王楊,驕縱而親近小人,時常犯法,整日聲色犬馬很不得楊廣的歡心。
幼子楊杲,現在年僅七歲,少而聰潁且懂事,很得楊廣喜愛,昨日剛封了趙王。
就年紀來說,最適合留守長安的當然是齊王楊了,但楊廣對他這兒子已是失望透頂,已多年沒讓他辦過實事,現在也是在稍一猶豫後,最終將留守長安的任務,交給了孫子楊侑,又因為楊侑年僅八歲,所以讓可靠的衛文升加以輔佐。
處理完一件大事後,楊廣心情頓時放鬆了不少,就在這時,大太監馬德如稟告,虞世基前來奏事……
楊廣見了那份捷報後,心情立馬變得更加的大好,笑道:“前幾日剛看到齊郡張須陀大敗這個格謙,今日李隱便將格謙的人頭給爭送來了,有此兩人,那些賊寇何愁不滅?”
“聖上洪福齊天,大隋江山永固!”虞世基大聲回應道。
楊廣來回走了幾下,“這個李隱,雖然頗不識趣,但打仗還是有幾分本事的,那朕就升他為酸棗鷹揚府副郎將,繼續討伐賊寇吧!”
……
當李隱收到升官的詔令的時候,他著實愣了好一會,他沒覺得那個功勞有多大啊,估計最多也就升一級武官的散秩,萬萬沒想到直接提拔他做了從五品的鷹揚副郎將。
從校尉到鷹揚副郎將,雖然只升了一個品級,但這一步,是許多人一輩子都沒能踏出去的。
鷹揚副郎將主要職責是幫助鷹揚郎將處理鷹揚府的事情,本身並不直接統兵,但李隱的升職詔令上,還寫到:“在徵高麗結束前,允許統兵二千人征討賊寇,缺額兵士,可自行招募驍果。”
第五十六章二徵遼東
靠著那一條詔令,李隱便可以光明正大的是去招人了。
酸棗縣是個中等縣,人口不少,但李隱並不打算從酸棗縣的百姓中招那一千二百人。
這一日,李隱來到了城東的城牆附近,此時這裡強壯的漢子正在修補城牆,一派熱火朝天的景象。
“鐺鐺鐺!”主持修補城牆的酸棗縣主簿敲響了銅鑼,那些漢子立即有秩序的圍了過來。
等人都到齊後,酸棗縣主簿走到一處較高的地方,大聲道:“各位,請安靜下來,鷹揚府副郎將李大人有話要說!”
原本還鬧哄哄的人群,聽到“李大人”這三個字後,立馬變得安靜無比。
這些人,大部分都是李隱那日捉來的俘虜,都明白在這酸棗縣城裡,能讓主簿恭敬的稱為“李大人”的,除了李隱不會有別人。
這些山東漢子雖然是被李隱俘虜的,但他們並不狠李隱,恰恰相反,他們的心中都對李隱充滿了感激。
因為他們之所以追隨格謙四處征戰,並不是格謙有什麼王霸之氣,僅僅只是因為格謙能讓他們吃得上飯而已。
現在造反的,無論是河北、山東或是其他地方的人,之所以走上這條路,主要有兩大原因,一是不想去遼東送死,另一個原因,則是吃不上飯。
自從大業六年以來,山東先是遇到了大旱,而後又發了洪水,再接著又遭了蝗蟲之禍,別說普通百姓了,就算的地主家,也沒有多少餘糧了。
張須陀在山東齊郡率兵打仗,為什麼能每戰皆捷?
這除了他個人的勇武以外,更重要的,是他在齊郡百姓實在沒東西吃的時候,冒著殺頭大罪,開啟了官倉放糧,救活了無數的齊郡百姓,在那之後,齊郡子弟兵追隨張須陀殺敵時,人人都不惜性命,只是為了報答張須陀的救命之恩。
“大隋只有一個張須陀。”這是許多人心中的想法,說的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