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6部分(第2/4 頁)
也深知吐谷渾的百姓是不願接受他的統治的,所以不願回吐谷渾當可汗,在出發後不久,便又以身體有疾為由,重新返回了中原,在李淵登基即位後,這伏順還從江都到了長安,現在便居住在長安城的安仁坊。
而隋朝大亂之時,伏順的父親、吐谷渾的原可汗伏允又從党項人出返回吐谷渾,並收回原有的領地,兵力不容小覷,若得他的相助,確實能對河西李軌造成較大的威脅。
所以,李隱立即採納了房玄齡的計策,派使者與伏允聯合,讓伏允進攻李軌,並許諾歸還其子伏順,這種小事他作為徵西大將軍,還是有權做主的,不用什麼事都向李淵請示。
長孫無忌這時也自信滿滿的向李隱獻策道:“晉王若得一人幫助,必能從內部瓦解河西李軌,河西便唾手可得了。”
李隱連忙問長孫無忌說的是誰,能耐有這麼大。
長孫無忌道:“那人名為安興貴,現在便在長安作官,他的弟弟安修仁,乃李軌的戶部尚書,深受李軌信任,而且安家在涼州,乃累世豪門望族,各族百姓多加依附,家中有十幾名子弟為李軌機密近要官員,若得安興貴相助,晉王定平河西定能如虎添翼!”
長孫無忌本身便是世家子,對各地的豪門大族都門清,所以才能在這時為李隱提出這麼一條妙計。
宋正本見房玄齡與長孫無忌兩人都獻了妙策,也不甘示弱,向李隱說了一策。
當初西突厥的闕可汗派遣使節入中原,想要歸附中原王朝,但得知中原已亂,於是歸附了李軌。
其時,隋朝的西戎使者曹瓊佔據著甘州,引誘闕可汗背叛了李軌,闕可汗於是改為歸附曹瓊,與曹瓊一起抵禦李軌,但最後被李軌打敗,逃竄到達鬥拔谷,和吐谷渾互相守望。
宋正本之策,便是將曹瓊這種敵對李軌的大大小小的勢力,通通的聯結起來,當李隱率大軍到達河西之時,共同對李軌發難!
李隱也立即同意了宋正本的計策,並讓他立即啟程,前往河西地區與那些勢力聯結。
房玄齡、長孫無忌和宋正本三人的計策,都各有特點,全都不失為妙計,雖沒動用一兵一卒,但可以預料到,這幾個計策施展開來後,定能對李軌造成嚴重的影響。
正月二十五日,李隱於長春宮誓師,率本部八萬精兵離開了長安,聲勢浩大的往河西之地殺去。
河西地區,指今甘肅的酒泉、張掖、武威等地,因位於黃河以西,故稱為河西。其地處於祁連山與北部山系之間,東南起自烏鞘嶺,西北止於疏勒河下游,寬僅數里至一二百里,長卻達兩千餘里,勢成一條狹長的天然走廊,故而這裡亦被稱為河西走廊。
河西地區,是中原通往西域的咽喉要道,雖地處偏遠的西北之地,但分佈著許多平原,土地肥沃,水草豐美,宜農宜牧,向來也是富饒之地,所以佔據此地的李軌,才會如此的兵強馬壯,被大唐視為心腹之患。
行軍了一個多月後,武德二年三月初五,李隱所率的八萬精兵終於屯師在了金城,此地原本是薛舉的起兵之地,現在則是大唐的地盤,與李軌的武都郡相臨,為雙方的邊境之地。
李軌自大業十三年之時起兵反隋,到現在已有近兩年的時間,一開始的時候,李軌也曾是有雄心壯志的人物,全佔河西之地後,又與隴右的薛舉爭奪地盤,與之血戰多場。
不過在李家入主關中後,形勢立即大變,薛舉與李軌都感到了來自李家的威脅,所以關係趨於緩和。
第213章 內憂
李軌對於大唐的策略,一開始原本的打算是坐山觀虎鬥,讓薛舉與大唐爭個你死我活之時,才出兵撿大便宜的。
大唐與西秦第一次交戰之時,薛舉被李世民大敗,那時李軌正忙於平定境內突發的叛亂,沒能趕得上。
大唐與西秦第二次交戰之時,李唐大敗,這本是個撿便宜的好機會,但那時李淵透過一番外交手段,成功的將他給穩住了
大唐與西秦第三次交戰,雙方對峙數月,難分勝負,李軌眼見著又是坐收漁翁之利的大好時機,便即稱帝繼位,然後打算進攻大唐,但是卻在關鍵時刻,得知了西秦滅李隱所滅的訊息……
經過這近兩年的發展,李軌的勢力其實已然在走下坡路了。
李軌的吏部尚書梁碩,機智而有謀略,李軌常以他為依靠,將他視為出謀定計的人,李軌之所以能快速的佔據河西之地,便是用了梁碩的各種計策。
不過在李軌佔據河西后,因梁碩常不分場合的諫言,故而李軌對其有所疏離,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