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5部分(第2/4 頁)
雖則皓首眉白,聽福康安說乾隆將其與前治河名臣靳輔相比,仍是免不了一陣激動,眼中波光流動,振奮著道:“萬歲爺前次南巡,鑾駕曾親至海寧視察海塘工程,平日秘折來往,也總要說些海塘之事。萬歲爺日理萬機,還念念不忘此事,咱們底下做奴才的,敢不重視麼?今日我還與存直(方孝同的字)和立仁(季友德的字)他們說起此事,讓他們過了十五便開工,我估摸著,等不到八月十五,戴家橋段海塘可望由柴塘全部變為石塘。”
福康安身為軍機首輔的兒子,自幼在宮中長大,自然清楚乾隆為何如此重視江浙海塘之事。原來,自從宋代以來,江南逐漸成為華夏經濟重心,江浙一帶糧食賦稅佔到全國的比例逐年增高,到明清時期,已經高達百分之四十以上。但是長江三角洲經濟發達地區經常受到海潮的襲擊,人民的生產生活受到嚴重的威脅。自從漢代開始,沿岸居民便開始自發的修築海塘防禦海潮,由於海塘在預防海潮災害的方面價值突出,康熙時期便已經十分重視海塘工程了。
康熙是乾隆最崇拜的人,萬事向其學習,勵精圖治,自然不會放過如此重要的工程。事實他還真的不是僅僅說說,自從第三次南巡開始,他就親臨海寧檢視塘工,還賦詩一首:“海寧往何為?欲觀海塘形。浙海沙無常,南北屢變更,北坍危海寧,南坍危紹興。……紹興故有山,這害鋒差輕。海寧陸切低,所恃塘為屏。”重視之情,溢於言表。
當時,對修築海寧戴家橋段(八百四十長)海塘存在著柴塘與石塘之爭。柴塘易毀,不過施工容易,成本低。石塘雖然比柴塘堅固,但是戴家橋一帶皆是浮土活沙,用條石修築屢屢受挫。還有人建議內移數十丈建塘,又會毀壞不少沿海一帶村舍,被當時任湖北巡撫的莊有恭駁斥,未能成行。
乾隆曾經親自試驗排樁,發現樁木打下之後,沙散不能噬木,搖晃無著,甚至有時候會出現樁木自動浮上的現象,無奈之下,變更石塘之事只得作罷,戴家橋段仍舊修築柴塘。
不過,這也成為了乾隆心中的一個巨大的遺憾,此後,乾隆三十年他第四次南巡,調莊有恭為江蘇巡撫,總理塘務,並再次親臨海寧再查塘工,力主將戴家橋一帶柴塘改為石塘。
其時就是去年的事情,福康安伴駕就在旁邊,莊有恭曾立下軍令狀的,三年之內必定完成乾隆的任務。不過福康安從傅恆與乾隆的口中知道此事的難為,一直不太相信。方才說起塘務,不過是沒話找話罷,萬沒想到莊有恭居然說出這樣一番話來。這才不到一年吧!有這麼快?老傢伙不是冒進邀寵吧?
思量著,福康安掃一眼莊有恭,再看了布政使方孝同和按察使季友德一圈,發現三人面上的神色盡皆坦蕩,毫無弄虛作假不安之色,不禁動容,暫時忘記了和��鬧齦潰�蛔忠歡儻實潰骸吧儔4筧舜嘶暗閉媯磕譴蜃��履�牆餼雋瞬懷桑俊�
聽福康安問到這裡,莊有恭枯瘦的老臉上褶皺齊展,露出一股自得之色,哈哈一笑道:“此事我已秘折稟奏萬歲,若無十足把握,怎敢如此?”
這下福康安信實了,不由來了興致,急忙問道:“老大人,究竟是怎麼回事,讓晚輩也長長見識。”
“呵呵”莊有恭一笑道:“這事啊!多虧了存直,還是讓他說吧!”
方孝同白淨臉,臉如玉盤,便顯得身子也胖,實則頂多一百多斤,比起莊有恭來也胖不了多少。聽莊有恭將這功勞讓給了自己,他又是開心又是興奮,居然略微紅了一紅,欠身衝目視自己的福康安躬了躬身,又看一眼目含鼓勵之色的莊有恭一眼,這才道:
“都是撫臺大人栽培,大人將功勞讓給我,卑職實在是愧不敢當。不瞞三爺,這事還多虧了一個經驗豐富的老塘工。去年撫臺大人一上任,便將修建石塘的事提上了日程,萬歲爺又明示,不用考慮開支,‘中命重相勘,莫慮國孥費,庶幾永安瀾’(《名老鹽倉上下相地仍建石塘詩以言志》),下屬百姓自然更是自告奮勇,可謂上下一心。不過……”
他話鋒一轉,見福康安聽的仔細,愈發來了精神,繼續道:“在具體的施工中,咱們再次碰到了打樁難固的老大難問題。後來,卑職一次實地勘探過程中,偶遇一位馮姓塘工,給卑職提出了個建議:用大竹探試,帶扦定沙窩,再下樁木,加以夯實,這樣樁木便可固定,同時把五根木樁捆在一起,同時夯下,如此果然堅緊,可免水中木樁此落彼浮。老馮將這種方法稱為梅花樁,一試之下,果然大功告成。這不,咱們撫臺大人知道萬歲爺憂心此事,今兒個剛跟咱們議過此事,讓咱們過了十五就開工呢!”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