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部分(第3/4 頁)
路是土路,坑坑哇哇的很難走,村裡不管,自然也沒有人主動修補,一下雨,村裡很長時間無法出入,穿個雨鞋出去轉一圈便能帶回五斤泥來。在這種路上,騎腳踏車要比三輪四輪舒服的多。出了村,路況要稍好一些,但也只是稍微好一些而已。村村通公路的口號已經有了,但沒見到行動,只是鎮上的一條主幹道上鋪成柏油馬路。
這裡的農戶大多隻種兩種莊稼——小麥和yù米,此時,田裡的小麥還沒有長出,路邊稀疏的樹木遮擋不住目光,鄉間顯得極為空曠,初秋時的蟲鳴鳥叫,都已不見,只是偶爾有兩隻麻雀會在田中翻找著食物。這,是一種久違了風景,不美,卻有著難以磨滅的印記。
郭奕騎著吱吱呀呀叫著的腳踏車,很是休閒的向小鎮而去,那裡是他讀初中的地方,不過十幾里路。對這個小鎮他還是很熟悉的······
二十分鐘後,郭奕來到了鎮上,他驚呆了。
………【228 各自憂】………
到了小鎮之後,郭奕驚呆了,七八年了,竟然沒有變樣,還是那麼富有鄉土氣息,路雖然寬敞,但依然是土路,路邊的房子依然清一色的平房,遠處倒是有一個二層小樓,郭奕依稀記得那時郵局。(_)
一邊走一邊看,郭奕很是懷疑是不是文化部門將這個小鎮定位為文化遺產加以保護了,否則,怎麼也得有點新氣象吧。到了十字路口,郭奕看到了那家包子鋪,當年上學時,實在吃不下學校的飯時,他便到這裡打打牙祭,這rou包子的味道,甚至偶爾會出現在他的夢裡。於是郭奕停下來買了幾個包子。
終於現新氣象了——這包子不如原來好吃了。看來,再也吃不出印象中的美味了。
小鎮被兩條十字形的大路分成四塊,然非常省事的被命名為東街、南街、西街、北街。這個當時還有個爭論,郭奕認為應該叫東南街、東北街、西南街、西北街,可惜,沒被採納。
郭奕在一個大院前停下車,推著腳踏車走了進去,迎門正對著的幾間平房,是前出廈那種,門口赫然掛著鎮政fǔ辦公室的牌子,向東走幾十米,又是一排房子,依次是鎮派出所、鎮法院、計生辦等等。除了教委之外,幾乎所有的部門都全了,這邊派出所打個噴嚏,那邊鎮長辦公室就能聽見。
郭奕差一點就被感動了,多麼簡樸的,和那些動輒數百萬數千萬建政fǔ大樓的地方相比,這裡官吏真稱得上是廉政了。你看,人家連傳達都不設!
但,郭奕只能冷笑,因為他是土生土長的本地人,很多事情,他是清楚的。
這個鄉鎮,雖然窮雖然落後,但官員的政績還是相當不錯的,升遷也是相當快。方式很簡單——額完成任務。以前沒有取消農業稅,老百姓要jiao公糧,還有“三提五統”,本來呢,這也不算什麼,畢竟是國家政策,必須執行的。但這個鎮的幹部要求高,不但要jiao全,還要快,別的鄉鎮半個月到一個月收完,這裡一週就收完。若是趕上災年,別的地方都申請減免,甚至國家還會補貼一部分。但這裡,卻是要求大家勒緊褲腰帶完成任務,為此,鎮上專門成立了“強徵隊”,這些人的英勇善戰不下於當下的城管。
總之,這裡幹部是能幹的,不會讓上級cao心的。這屆領導功德圓滿,高升了,新來的領導自然不敢落後,提出要將這裡打造成水果之鄉,展萬畝梨園。幾年之後田裡大半種上梨樹,不待吃上梨子,這位領導又走了,又換了一屆領導,這屆領導經過實地調查,外出取經之後,直接否決了前任的政策,別說這裡的老百姓沒有經驗侍nong不出好梨子,就是結果了,這萬畝梨往哪裡銷售?這玩意又不能當飯吃。於是,他提出了“要想富、種桑樹”的口號,號召大家養蠶,於是老百姓又把快要結果的梨樹砍了,栽上桑樹,買扁、買幼蠶,從沒見過這玩意兒的老百姓又學到新知識了······
“三提五統”的錢該jiao的都jiao了,其中自然包括教育、計劃生育、優撫、、民兵訓練、修路這些費用,可是,老百姓看到的是教師工資一再拖欠,領到手裡的不少是白條。民兵什麼的從沒見過(倒是見過強徵隊,戰鬥力強悍),修路?自然是沒有了,否則也不至於到現在都取消農業稅了還是土路。
當然,其中計劃生育工作的做的還是很到位的,計生辦的人一個個如同刑警隊出身,明察暗訪,凡是膽敢生的,只要沒生出來,哪怕已經臨產了,也要引產,很多引出來的孩子都是活的,至於生出來的,那沒辦法,只能罰款、扒房、辦學習班(各地“學習”手段不同,減féi效果顯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