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部分(第4/4 頁)
,吃沁,線條流暢的仙衣上面,竟然被硃砂沁入點點紅星,如同鮮紅的花朵一般。
標準的紅星硃砂沁呀。
古玩裡一句老話:“紅星硃砂沁,價值過萬金”。
這塊圓雕唐代飛天玉器,長十八公分,高十二公分,為一整塊和田籽料玉石,運用了圓雕、鏤空,減地、管鑽和大量的yīn刻線多種雕刻手法,jīng工細作,而且飽含了唐代最流行的山水畫法,把潑墨和疏影,緊密的結合在一起,形成一副完美的玉雕圖畫。
整個唐宋的玉雕風格和國畫的風格完全一致,委婉輕柔浪漫豪放。
唐代國勢強盛,xīn jiāng打通絲綢之路,大量的和田籽料玉石,源源不斷的從xīn jiāng運到長安,玉料充足,質地jīng良純正。
這種在崑崙山白玉河出產的籽料白玉,極其的珍貴無比,比黃金還貴,而且在撈取時,十分的不容易。
在元代之前,平頭百姓,是不准許擁有玉器的,只有王公貴族才能擁有佩戴玉器的權力。
每當秋季來臨,白玉河水很小的時候,國家專門組成皇家採玉機構,在全國徵集十六到十八的,水屬xìng的未婚女子,到白玉河中摸玉。
只有少女的純真靈xìng,才能不傷害溫潤晶瑩的美玉靈氣。
這種場面,極其的神聖和香豔。
當月圓之夜來臨,所有的未婚處子少女,在朦朧皎潔的月sè下,緩緩地寬衣解帶,幾百位白皙細膩晶瑩的玉體,在朦朧的月sè霧靄下,排成隊,緩緩地前行,纖纖玉足在河底感受著籽玉的溫潤。
當一位少女感到自己踩到一塊美玉時,輕輕敲打手中的玉罄,靜謐的月夜下,悠揚的玉罄聲傳到岸上的官員,官員立刻敲響手中的銅鑼,有女官拿回河中的籽玉,然後,測量尺寸和重量,再登記備案。
月下,少女河中摸玉的情景,永遠不會在出現了,只能永遠的留在歷史的長河之中。
這塊標準的唐代飛天,是前幾天一個陌生的鄉下人送來的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