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部分(第2/4 頁)
卦有大小,辭有險易。辭也者,各指其所之。
第四章
易與天地準,是故能彌綸天地之道。仰以觀於天文,俯以察於地理。是故知幽明之故,原始反終。故知死生之說,精氣為物,遊魂為變。是故知鬼神之情狀,與天地相似,故不違﹔知周乎萬物而道濟天下,故不過﹔旁行而不流,樂天知命,故不憂﹔安土敦乎仁,故能愛。範圍天地之化而不過,曲成萬物而不遺,通乎晝夜而知。故神無方而易無體。
第五章
一陰一陽之謂道,繼之者善也,成之者性也。仁者見之謂之仁,知者見之謂之知。百姓日用而不知,故君子之道鮮矣。顯諸仁,藏諸用,鼓萬物而不與聖人同憂,盛德大業至矣哉。富有之謂大業,日新之謂盛德,生生之謂易,成象之謂幹,效法之謂坤,極數知來之謂佔,通變之謂事,陰陽不測之謂神。
第六章
夫易廣矣大矣。以言乎遠則不御,以言乎邇則靜而正,以言乎天地之間則備矣。夫幹,其靜也專,其動也直,是以大生焉。夫坤,其靜也翕,其動也闢,是以廣生焉。廣大配天地,變通配四時,陰陽之義配日月,易簡之善配至德。
第七章
子曰﹕“易其至矣乎﹗”夫易,聖人所以崇德而廣業也。知崇禮卑。崇,效天﹔卑,法地。天地設位而易行乎其中矣﹗成性存存,道義之門。
第八章
聖人有以見天下之賾,而擬諸其形容,象其物宜,是故謂之象。聖人有以見天下之動,而觀其會通,以行其典禮﹔繫辭焉,以斷其吉凶,是故謂之爻。言天下之至賾而不可惡也,言天下之至動而不可亂也。擬之而後言,議之而後動,擬議以成其變化。〃鳴鶴在陰,其子和之。我有好爵,吾與爾靡之。〃子曰﹕“君子居其室,出其言善,則千里之外應之,況其邇者乎﹖居其室,出其言不善,則千里之外違之,況其邇者乎﹖言出乎身,加乎民﹔行發乎邇,見乎遠。言行,君子之樞機。樞機之發,榮辱之主也。”言行,君子之所以動乎天地也。可不慎乎﹖“同人,先號啕而後笑。”子曰﹕“君子之道,或出或處,或默或語。二人同心,其利斷金。同心之言,其臭如蘭。”〃初六,其用白茅。無咎。〃子曰﹕“茍錯諸地而可矣。藉之用茅,何咎之有﹖慎之至也。”夫茅之為物薄而用可重也。慎斯術也以往,其無所失矣。“勞謙君子,有終。吉。”子曰﹕“勞而不伐,有功而不德,厚之至也。語以其功下人者。德言盛,禮言恭。謙也者,致恭以存其位者也。”“亢龍有悔。”子曰﹕“貴而無位,高而無民,賢人在下位而無輔,是以動而有悔也。”“不出戶庭,無咎。”子曰﹕亂之所生也,則言語以為階。君不密則失臣,臣不密則,機事不密則害成。是以君子慎密而不出也。子曰﹕作易者,其知盜乎﹗易曰﹕負且乘,致寇至。負也者,小人之事也﹔乘也者,君子之器也。小人而乘君子之器,盜思奪之矣﹔上慢下暴,盜思伐之矣。慢藏誨盜,冶容誨淫。易曰﹕負且乘,致寇至。盜之招也。
第九章
天一,地二,天三,地四,天五,地六,天七,地八,天九,地十。天數五,地數五,五位相得而各有合。天數二十有五,地數三十。凡天地之數五十有五,此所以成變化而行鬼神也。大衍之數五十,其用四十有九,分而為二以象兩,掛一以象三,揲之以四以象四時,歸奇於捋以象閏﹔五歲再閏,故再捋而後褂。幹之策,二百一十有六﹔坤之策,百四十有四,凡三百有六十,當其之日。二篇之策,萬有一千五百二十,當萬物之數也。是故四營而成易,十有八變而成卦,八卦而小成,引而伸之,觸類而長之,天下之能事畢矣。顯道神德行,是故可與酬酢,可與佑神矣。子曰﹕“知變化之道者,知神之所為乎。”
第十章
易有聖人之道四焉﹕以言者尚其辭,以動者尚其變,以制器者尚其象,以卜筮者尚其佔。是以君子將有為也,將有行也,問焉而以言,其受命也如向,無有遠近幽深,遂知來物,非天下之至精,其孰能與於此﹖參伍以變,錯綜其數,通其變,遂成天下之文﹔極其數,遂定天下之象﹔非天下之至變,其孰與於此﹖易,無思也,無為也,寂然不動,感而遂通天下之故,非天下之至神,其孰能與於此﹖夫易,聖人之所以極深而研機也。唯深也,故能通天下之志﹔唯機也,故能成天下之務﹔唯神也,故不疾而速,不行而至。子曰﹕易有聖人之道四焉者,此之謂也﹗
第十一章
子曰﹕夫易,何為者也﹖夫易,開物成務,冒天下之道,如斯而已者也。是故聖人以通天下之志,以定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