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部分(第3/4 頁)
拜神。就算將來得寵,總不好明晃晃地得罪太子妃。所以就算唐朝宮闈並沒有這樣的傳統,她也該在入東宮的第二日,尤其在她睡了太子後,實該去太子妃處請安。
太子妃王氏,原就因著本分,才予孫茗賞賜,也沒料到她會過來請安,心裡卻讚道是個伶俐人。
王氏有這等思慮,無非因蕭良娣實在不將她這個太子妃放在眼中,憑她得寵的勢頭,現在又有身孕,若是一舉得男,哪裡還有她太子妃的位子?
其實蕭良娣這一胎也非李治長子,李治今年已是二十,在蕭良娣進宮之前,也有寵幸過宮女的,所以前面早有宮人為他生了三個兒子,實在是身份低微,加上李治根本沒放在心上,那三個宮人只好被迫將皇子託給太子妃撫育。
但蕭良娣卻是不同,有身份有寵愛,此胎生個兒子,那還了得?
孫茗就是在王氏不斷思慮中,進了太子妃的西配殿,顯然,比孫茗居住的偏殿更大,更奢華。
孫茗一入內,立時施了禮“見過太子妃娘娘”。然後在太子妃“起身”聲中,站起,在左下手案几處,跪坐下來。
王氏是知道孫茗貌美的,但這番見了,確實也是驚豔了一下,也暗道難怪太子心喜了(從太子賞賜中看出來的)。
賜了茶,王氏緩緩道:“知道你是懂事的。才入了宮,可有不習慣的?”
孫茗自是一臉感動,躬身回道:“哪裡有不妥當的地方,處處都是好的,謝娘娘體恤。”
王氏笑了笑:“這就好,如果有缺的少的,儘管提。”
這兩人,一個有心奉承,一個有意交好,雖然話並不見得真心,氣氛卻也恰當好處。
當然說這,不擴音到蕭良娣,孫茗還想著拜別太子妃後,再去與蕭良娣問安,卻遭太子妃勸阻:“妹妹還不知道,你蕭姐姐自孕起,就不出門了,也不見外客,妹妹還是緩緩吧。”
孫茗見太子妃這樣一說,反倒不知道該不該去蕭良娣處,但此番卻不好直言的,雖然太子妃未必有能耐,她卻不好撕了她面子,只唯唯應了。
等到退出太子妃的配殿,早有太子妃親近的宮女文秀,持著件腥紅的狐狸皮斗篷,比孫茗進殿時穿的那件顯然貴重多了。
孫茗謝過太子妃所賜,直接佩戴上這件猩紅色的斗篷,扶著侯在殿外的花枝的手臂,款款離去。
☆、第4章 肆
孫茗既得了太子妃的話,自然不敢貿然地去尋蕭良娣了。
且不說那蕭良娣會不會賣她這個好,前頭應了太子妃,卻總是不好反過來公然違背,鬧得裡外不是人,還是遇上太子再說吧。
來時,因行色匆匆,也沒留意身邊的光景,回去的路上,孫茗就路過園子。其實東宮在整個皇宮裡,實在是很小的一處宮殿了,但相較於孫茗住的那間偏殿,路上的景色觀望起來,就顯出好處來了。
寒冬間,梅花已陸續綻放,看今日的風向,保不齊今日就要下場雪來。等下了雪,梅花的景色豈不是更美?
孫茗示意宮婢,為她摘了幾支品相好些的梅,捧回偏殿,又尋了彩釉陶瓷瓶,拿梅花裝點起來。
入了偏殿,就是熱氣撲面而來。
因太子吩咐,寢殿用的碳是金絲銀碳,不起煙霧,沒有異味,這邊一把梅花插瓶,梅花的香氣就撲鼻而來。
孫茗想起太子特意為她尋來的薰香,與花枝道:“快將梅香的那盒尋來,燻一燻。”既然是太子特意為她備的,總是要直接用上,賣個好。
花枝領了吩咐,自去不提。花蕊就為她拆卸珠環,知道孫茗最討厭這般滿頭釵環,又沉重、又刺眼。然後轉眼間,就為她重新梳理了輕盈的髮髻,特意簪上太子賜的兩對玉簪,取了四五朵梅花裝點發髻。
孫茗索性也脫了這身厚重的公服(重要場合或者社交活動所穿的著裝),改換了藕色讌服(平時燕居的生活常服),因著寢殿用了碳的緣故,倒也不冷。
等到花枝尋來梅香,在床榻側特意也燻上一燻,就將薰香燃上,又扭身將太子妃賞的狐皮斗篷在一側掛起來,一眼即可見。
今日,沉香木屏風在殿門附近一安置,寢殿立時被隔分成了兩間,屏風另一側倒也適合放置大浴桶了。
想起浴桶,孫茗就想到李治性感的小模樣……
此時唐朝,還是注重君子六藝的,像騎射、弓箭,皇子們其實都有專門教授,所以,李治雖然不善此道,但日常學習還是有的,再說,李世民也常有考教他們,所以總不會很差。也因為這,李治穿衣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