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章 你負責韜光養晦,我負責有所作為(第1/3 頁)
葉紈非常細心地解釋了很久,也著實讓顧驁收穫良多,總算是聽明白了這裡面的邏輯。
國家培養外交官,都是用的樹典型的方法,也就是把一個人塑造成強硬的鷹派形象,或者柔韌的鴿派形象。
或許平民百姓只能記住幾個最頂層外交部高階官員的形象,記不住下面的人,就因此覺得外交官的立場形象不重要——但這是極大的誤解。
因為這種形象本來就不是給本國民眾看的,而是給外國的專業分析人士看的。只要對方的智庫信了,這種工作就算沒有白費。
舉個通俗易懂的例子,就像《三體》裡面,人人都罵聖母表程心害了全人類——就因為她的軟弱無能,當了“執劍人”後卻不敢摁下讓兩個恆星系同歸於盡的威懾按鈕,所以地球完蛋了。
(沒看過《三體》的人,可以想象為冷戰時美蘇某一方掌握核按鈕的元首,在看到對方核彈飛來時,因為不忍地球毀滅而不還擊,導致自己祖國滅亡。一個『性』質。)
可如果真心分析一下,程心真摁了威懾按鈕,就是最好的選擇麼——顯然不是,因為她摁了之後,結果依然是兩個恆星系同歸於盡。
所以《三體》最該負責的不是程心,而是把程心選上去的傻嗶人民。
如果繼續是羅輯或者維德那樣鐵血鷹派形象的人當“執劍人”,讓三體人相信“這是一個敢拿兩個星系的滅亡來報復的狠人”,那戰爭一開始就不會爆發。
現實政治中,大家也經常可以看到美國人怎麼又換了國務卿了,如何如何。殊不知並不一定是後一任國務卿幹得比前一任好。
有可能只是一開始國家需要鷹派形象,那就上個鷹派烙印的國務卿。過兩年需要鴿一鴿,那就換個鴿的。
到了曰本人那裡,國家需要親美反華的時候,甚至首相都可以換。到親華疏美(曰本不可能反美,最多疏美)的時候,就再換回來。
而事實上,曰本的首相對國家的掌控,要比其他大國的『政府』首腦弱得多。就因為很大程度上,只是需要這張臉去對外代表當前的政策左右傾斜程度。
正如尤瓦爾.赫拉利所說:國家,民族,公司,這些東西最重要的不是構成其物質的物理實體,而是背後的“人類想象共同體”。
最重要的不是你能做什麼,而是你的信用名片,讓外部社會的整個協作網路相信你能做到什麼——
尤其在這個分工越來越細化的社會,哪怕你做科學家,真才實學通天,看似才能最客觀、最不需要外人的承認。
但如果毫無名聲和口碑,那也只能給大佬打雜,否則連第一桶金的科研經費都申請不到,專案都立不起來。
……
具體到顧驁身上,按說他才16歲,並沒有定型。
但也正是因為他還沒凸顯出其本身的價值,所以已經在他身上投資的那些傳媒資源,才更顯得不容放棄。
尤其是在《人人日報》上發過的頭版正版文章。
在中國,那個年代,一個人如果在這種程度的文章上表過某些態,那是要堅持一輩子的。因為他已經被樹成了典型,要是哪一天人設反向崩塌了,豈不是浪費了國家宣傳部門的宣傳資源?
說難聽點兒,現在顧驁整個人的身價,還不值一篇《人人日報》頭版整版文章的價錢呢。
見顧驁徹底理解了之後,葉紈才進一步壓低音量,幾乎是湊到他耳邊低語:
“所以,上面隨便劃了條線,就把某些此前在外交口以‘強硬’著稱的同志,都調整了。並不是不用他們,而是要在更合適的位置用他們。
我也是剛剛才聽說的最新秘密最高指示——韜光養晦,有所作為。跟越南人這一仗打完之後,我們就徹底開放搞建設了。政治上是絕對的韜光養晦,經濟上、科技上要有所作為。
洋人要在意識形態上爭面子,就給他們面子,吹捧吹捧,只要他們肯給實實在在的資源和技術這些好處。連耿相都要從外交口調到軍委口,你這點小調動又算什麼。”
顧驁笑著說:“所以說,以後外交部的主要工作是笑臉迎人。而我這人已經被打上了‘據理力爭、寸步不讓’的政治標籤,所以,只能去‘有所作為’的部門了?這也挺不錯,正合我意。”
葉紈臉『色』一紅,很想呵斥顧驁沒良心,終究是忍住了:“那以後,等你畢業了,我們可能就不是同一個部門的同事了!”
“我知道。”顧驁沒心沒肺地脫口而出。
“你……”葉紈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