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章 人不犯我,我不犯人(第2/3 頁)
體文章負責人的名字時,三個人都先後站了起來,對會議室裡所有人短促地點點頭,連自我介紹都省了,可見氛圍之倉促。
顧驁好歹還是趁機把人認全了:外交部新聞辦公室的牛洪生同志,是個酒糟鼻的中年紅臉胖子;而新華社記者劉琳琳則年輕些,估計30多歲,應該是個聯絡員吧。
罕見的“三部門聯合編報”,要不是遇到突發戰爭,平時還真遇不到。
開工之後,顧驁第一反應是去牛前輩那裡幫忙,畢竟外交部的照會還得選編一些段落出來、放到報紙上。不過牛前輩卻不怎麼待見他,說不用他幫。
看來,同一部門的前輩,對於新人坐火箭獲取知名度,多多少少也是有些芥蒂的。
幸好趙雨田順勢給他解了圍:“小顧!你跟著我,幫我把關社論裡的對越路線錯誤譴責部分,看看哲學理論方面有沒有漏洞,能不能最佳化!”
“誒好,”顧驁誠懇地答應,隨後也想明白了。
照會這種官腔,誰都能做,部裡憑什麼安排他,肯定是看重了他在論戰辯駁方面的優勢,所以給越方最近的一些公開宣言挑挑刺罷了。
勤勤懇懇跟著趙雨田幹了兩個小時,一篇社論的初稿終於新鮮出爐:
“最近,越當局對華挑釁越來越猖狂。其武裝力量不斷侵犯我國土、任意槍殺我邊民。越當局如此肆無忌憚地欺侮我國,度已令人難以容忍……”
“長期以來,這本該是一條友好的邊界,兩國邊民頻繁往來、和睦共處……但是,自74年起,尤其是自其統一後,越當局為迎合蘇聯、瘋狂反hua,竟忘恩負義到了令人髮指的程度……”
“尤為令人憤慨的是,在這種情況下,越方宣傳機器還口口聲聲歪曲事實,妄圖欺騙世界輿論……其流氓裝蒜之手法,十分卑鄙,令人作嘔……”
“越當局在反hua的道路上已經走得夠遠了,中國人民的忍耐和剋制是有限度的。我們不欺侮任何人,也決不允許別人欺侮我們。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我們說話從來都是算數的!
因此我們嚴正警告越當局:如果你們仗恃有蘇聯的撐腰,繼續得寸進尺、恣意妄為,必將受到應得的懲罰!這是最後一次懸崖勒馬的機會!勿謂言之不預也!”
這篇文章大部分的措辭都是趙雨田決定的,顧驁只在幾個路線對錯的辯論小節中提供了決定『性』意見。
不過,在文章的最後,趙雨田本來想寫的修辭大致是“我們把話說在前頭,勿謂言之不預也”。顧驁卻建議把明顯粗俗口語的內容改成“懸崖勒馬”。
這倒不是顧驁想出風頭,而是他後世聽慣了那樣的漸進式抗議,所以草稿上隨手就這麼寫了。
他也覺得懸崖勒馬比較好一點。
趙雨田倒也尊重他的意思,沒有獨斷,而是讓幾個負責文字工作的同志大家提意見。
報社這邊的人,基本上沒有人提意見。
因為他們都知道顧驁這個名字最近比較火,上達天聽了,是個典型。
不過新華社的劉琳琳卻不認識顧驁,畢竟剛才顧驁跟著趙雨田進來的時候,王主編沒介紹他,別人也只稱呼“小顧”。
她看顧驁這麼年輕,還指手畫腳,就有些不服。
“小顧,我覺得趙編輯的原稿就不錯,‘我們把話說在前頭’,多通俗。”
顧驁也不是非要堅持,就擺了個事實證據,最後意思了一下:“我只是看62年的‘勿謂言之不預也’前面,跟的是‘我們要正告印度當局’。現在改成‘我們把話說在前面’,好像比16年前更加口語化了。”
劉琳琳立刻擺出一副老資格:“這不就對了麼!小顧,你還是不瞭解情況。《人人日報》上的社論,不是真的寫給越南人看的,我們都不翻譯,他們怎麼看得懂!
這是給我們自己的人民看、鼓舞民心士氣的。現在的文化教育水平,比16年前不一定有進步,寫得更白話一點,人民才看得懂嘛。”
聽到這兒,顧驁才知道大家的顧慮是什麼。說到底,還是特殊時代剛剛過去、讀書人有一點點怕被說是“臭老九思維”,不敢拽文。
“謝謝劉記者指點,我只是說出了自己的想法,覺得國家都恢復高考兩年了……”他沒有再說下去,就此打住。
然而,趙雨田一想,還是決定聽顧驁的意見。
都恢復高考兩屆了,國民文化素質如果還不如62年,說不過去啊。不能這麼“揣摩”民智水平。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