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4部分(第3/4 頁)
。至於金吾軍團,旅順堡放置一個軍,其餘兩軍駐紮在濟州島,也不知有什麼用,總之離中原太遠。”
……
楊嗣昌娓娓道來,一下子道出了一個關鍵:林純鴻繆力在西南、西北擴張,整個中原腹地及兩淮地域,兵力極為虛弱,正好為朝廷提供了契機!
朱由檢突然臉色潮紅,不加詳細思索,問道:“可否令薊遼軍團沿運河南下,至高郵駐紮?”
楊嗣昌暗暗嘆了口氣,心道:這皇帝,還真是好高騖遠,靖**團南下,求的是勢,警告林純鴻不要逼得太狠,若薊遼軍團真的南下至高郵,這已經到了揚州的家門口,林純鴻豈能忍?
一旦惹毛了林純鴻,將西南兵力大規模調回中原,那才是真的萬事休矣。
令楊嗣昌大跌眼鏡的是,朱由檢更為激進:“宣大一線目前壓力不大,可由未整編軍隊接過禁衛軍團的防務,禁衛軍團亦可以南下,禁衛軍團與薊遼軍團協同進駐揚州。然後再向西往安慶進兵……長江之北,總不能一直遊離在朝廷的控制之外……”
楊嗣昌大急,慌忙阻止道:“皇上,禁衛軍團南下後,若武衛軍團由烏蘭察布威脅宣府,如何是好?而且,滿清韃子最近頗為困頓,隱隱有南下之意,一旦中原兵連禍結,韃子來攻,京師將如何安處?”
朱由檢默然半晌,最終不置可否,令楊嗣昌退下。
楊嗣昌出宮後,仰天長嘆,後悔得恨不得打自己幾嘴巴,謀來謀去,如何就忘記了皇上心急的秉性呢!
當楊嗣昌退下後,朱由檢想來想去,覺得奪取長江以北地盤的可能性非常大。畢竟,朝廷的財政已經徹底好轉,錢糧收入不僅增加了許多,而且還由於林純鴻搞大規模改制,官員的俸祿開支也少了不少。北直隸、山西、河南大部及山東的稅收日益增多,即便林純鴻斷絕其餘諸省的錢糧,也儘可以支撐數年的軍事行動。
不過,朱由檢心裡還是有點發虛,不敢確定軍事行動會引起林純鴻什麼反應,也無法判斷三個軍團與荊州軍相抗,勝算到底有幾何。
朱由檢忽然想到內臣高起潛知兵,慌忙令人將高起潛從關遼喚回,詳加詢問。
高起潛初聽之下,也驚得目瞪口呆。不過內臣畢竟是內臣,沒有楊嗣昌這幫外臣對抗皇上的勇氣,轉了無數道彎,委婉勸道:“若關遼一線整編成三個軍團,調取兩個軍團南下,與禁衛、靖國、薊遼三軍團協同,方有可能與荊州軍一抗。”
高起潛的本意,是希望朱由檢知難而退。畢竟,關遼一線的部隊不能輕易整編,是楊嗣昌、朱由檢和高起潛的共識,更何況,關遼若能抽調三分之二的軍隊南下,一旦韃子來攻,如何抵敵?
然而,朱由檢滿腦子解決林純鴻的幻想,卻理解成了:加上關遼部隊,朝廷足以與林純鴻相抗!
至於韃子,前些年損兵折將,這幾年又被禁衛軍團逐出了錫林格勒一線,憑藉關遼一線堅固的城防,抵敵應該不是問題。
朱由檢對楊嗣昌大為不滿。當初,不就是楊嗣昌一直鼓動他逆境奮起嗎?為何朕臥薪嚐膽多年後,朝廷財計好轉,有了新氣象,事到臨頭,楊嗣昌卻退縮了?
朱由檢甚至認為,這是朝廷最後的機會,一旦等林純鴻安定了西南,虎嘯、天策、神衛三軍團北上,朝廷的處境將更為艱難!
朝廷之上,批評楊嗣昌的摺子每月一大堆,以往朱由檢總是留中。現在心態起了變化,他將摺子轉交給楊嗣昌,令楊嗣昌自辯!
章節目錄 第六百八十五章 投機分子
楊嗣昌接到彈章後,萬念俱灰,恨不得馬上上辭章,離開這個傷心失望的地方。
然而,楊嗣昌一想到失去聖眷的原因,就不得不打消辭職的念頭,苦苦堅持。
李紹翼苦勸楊嗣昌以退為進,上辭章,楊嗣昌不聽,反而上自辯奏章,為自己辯解。
朝廷大臣們的嗅覺極為敏銳,眼見楊嗣昌失了聖眷,哪有不跳出來踩一腳的道理?一時間,彈劾楊嗣昌的奏章如雪片一般飛往通政司。
幾乎所有的奏章,都給楊嗣昌安了無數的罪名,什麼韃子入侵、匪盜內亂、林純鴻為禍,都安在了楊嗣昌的頭上。
這麼多奏章中,唯有一份奏章最為脫俗,即周延儒的彈章。
周延儒在彈章中,並未一味痛罵楊嗣昌,反而對楊嗣昌諸多辯護,直接指出,朝廷現在財政好轉,是楊嗣昌在皇帝陛下的領導下,所取得的成就。但是,周延儒一針見血地指出,楊嗣昌的錯誤在於對林純鴻步步緊逼的政策頗多容忍,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