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部分(第3/4 頁)
動了,才回到他們自己的家。以後在生第二個孩子後,我的父母相繼去世,一連哭了幾天,小孩子沒有奶吃,吳盎德的父親連著辦喪事,顧不*們娘倆,就這樣鄭新霞的病又犯了。”說到這裡王媽媽問鄭軍:“她得的是什麼病?能治好嗎?”鄭軍說:“她得的是抑鬱症,是心因性抑鬱症。表現情緒低落,鬱鬱寡歡,悲觀失望,自責自罪,生活無興趣,歡樂消失。這是一種情感障礙性精神疾病,身體沒勁、容易疲勞,睡覺不好,思緒萬千,情感悲哀不能自拔。”
王媽媽惋惜的說:“是啊,她悲觀失望得很,動不動就不想活了,曾經有過三次自殺,都被救過來了。第一次是她吊在村東頭的一顆小樹上,我弟弟正好走到那裡,把她從樹上救下來,沒死了。過了些天她又自己傷害自己出了不少血,躺在地上沒人管,我媽媽把救回家。將養一些日子,才緩過來。以後她又搞到了老鼠藥,吃了,沒死,只是昏昏沉沉,不吃不喝。還是我弟弟將她帶回家,吃了一點藥,漸漸的好了。我媽媽很同情她,也怕她再出事,就不讓她回青年點了,住在我們家裡,她與我弟弟感情越來越好,以後他們就結婚了。”
鄭軍說:“抑鬱症是能夠治好的,不過有一部分人首次發病後幾年之後還可能有第二次抑鬱症發作,而且老年人犯病的更多一些。我舅*病是能夠治好的,我給她進行綜合治療,除了吃藥之外還要進行針灸治療,以及精神治療。吳盎德對*媽很孝心,這點很重要,就是說家庭條件好就能夠使病人的病好的快。”
王媽媽聽鄭軍說家庭條件好對治療很重要,她是深有體會的她說:“是啊,盎德這孩子對父母可孝心啦,要不是他的照顧,*媽早就不行了,你舅媽要不是有個好的家庭,也早就沒拉。”
說話間已經到了大藥房門前,王媽媽將韁繩一拉喊了一聲:“馭——”牛車嘎吱一聲就停住了,王媽媽說:“到大藥房了,下車吧,我們抓藥去。”鄭軍下了車說:“我去買藥吧。”王媽媽說:“車就停在這裡不要緊,我們兩人去吧。”吳盎德在臨走時將藥方和錢都交給王媽媽了。所以鄭軍進到藥房裡只是站在一邊,由王媽媽買藥付款。
藥買完了下面的任務就是找那個精神病人。吳盎德說那個人就在大藥房附近,王媽媽說:“鄭軍你在這裡等著,就便照顧著車,我在這周圍找一找。”鄭軍想是啊,我的眼睛看不清楚怎麼去找,我要是和媽媽一起找,這車沒人看著,只好由媽媽一個人去找吧,於是他說:“您老別走的太遠了,注意安全!”
王媽媽一邊找,一邊打聽,有一個老太婆告訴她說:“在西牆根那裡有一個人趴著,不知道是死是活,你到那裡看看吧。”
王媽媽回身趕緊到車跟前對鄭軍說:“西牆根那裡有一個精神病人,我們到那裡看看。”鄭軍聽到這個訊息當然高興,忙問:“有多遠?”王媽媽說:“不遠,說話就到了。”鄭軍知道王媽媽心裡急,不想多說什麼,對他問話只是應付了事。所以他不再說話了。
牛車走到那個人跟前,鄭軍首先摸脈,又聞到那個有一身酒氣,對王媽媽說:“他是個精神病人,但不是我弟弟鄭敬文,現在這個人喝了很多酒,處於昏睡之中,我想還是把他拉回家去,救救他。”於是他們就將那個精神病人抬到車上向家走。
老牛車由王媽媽坐著進城買藥。吳盎德送青楓回家,沒有坐車,他們是步行。齊青楓在前邊走,因為急著趕回家,早點看看爸爸傷的情況,所以走的很快。盎德在後邊緊跟,他想:這個女人雖然個子較高,但是很瘦,沒想到那個弱不禁風樣子還能走的這樣快。他們走在鄉村土路,坑窪不平,路有上坡下坡,他們連續上了兩個坡,青楓開始臉色由白變紅,頭上漸漸浸出汗珠。前進的步子小了,也漸漸的慢了。
走到高坡上青楓停住了腳。一邊擦汗一邊說:“還有十里路。”吳盎德像執行保鏢任務一樣,在一定的距離上跟在青楓的後邊。青楓不說話,他也不說話,一氣走了十里多路,齊青楓才說出這一句話。對於這句話吳盎德又很難接應,只好當做任務來執行。他走上高坡站在青楓身旁,目視前方。既不看身邊氣喘吁吁姑娘,也不說句問候的話。青楓想:這小子真有點悶勁,他是打心眼裡不願意送我呢,還是就不敢與姑娘講話,我要試探他的反映。
她說:“小吳,我走不動了,咋辦哪?”盎德說:“辦法,就是堅持走,就剩十里路程了,努把力就到了。”這個時候他好像是政治指導員鼓勵戰士完成任務。而且是一副領導者的面孔,沒有一點點溫柔和同情。青楓看到吳盎德這幅架勢,萌發了自尊心受到一種莫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