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6部分(第2/4 頁)
,明眸深亮。
簫音如風,琴聲似水,一個疏朗峻遠,一個淡雅雋永,風骨清傲,水色淡渺,攜著湖風飄蕩起起落落,比翼婉轉於煙波翠影的望秋湖上。
忽爾之間夜天凌指下微峭,簫音峻拔高起,仿若一道龍吟清嘯直上雲霄。卿塵淺笑淡淡,手揮冰弦,玲瓏清音燦然飄起,扶搖而上。龍游雲海,鳳舞九天,相伴相顧,盤旋翱翔,一簫一琴間,浩浩天光萬里,玉宇澄清,那傲然風神,那凌雲心志,開雲破霧,直將九霄遨遊。
風雲激盪,俯瞰九州萬里,江山如畫。
自那虛無飄渺的天際,簫聲輕轉,琴音低迴,碧水花飄,暗香遊走於浮光掠影間,一個是白衣卓然,玉樹臨風,一個是不染鉛華,空谷幽蘭。
倆倆相望,渾然忘卻周遭一切,微風輕撩飛紗,驚鴻般的一瞥,她彷彿自那煙波浩渺的雲山之間款款而來,步步生蓮,邁入這明光燦爛的紅塵。星眸澄靜,世間繁華三千,弱水三千,他只見這一波的瀲灩。幽然清泉,繾綣心田,早已化作了深流奔騰,穿過了漫漫人生,長河歲月。
幾番喧囂,幾多浮華,都在這悠然飄逸的簫琴合奏中低眉斂目,悄聲退去,清風逍遙,流水山高,繁蔭翠影的凌王府中行者止步,言者無聲,正在林間採摘鮮花的宮女放下了身前的竹籃,側耳傾聽;正在湖中放船養蓮的侍從停下了手中舟楫,回身駐立。
落櫻繽紛的小徑深處,千洳孑然獨立,痴痴望向那近乎遙不可及的望秋湖,不覺潸然淚下,一片痴心碎落,淒涼滿襟。
醉玲瓏 下卷 第49章 踏遍紫雲猶未旋
章節字數:7533 更新時間:07…11…03 10:08
《禁中起居注》卷一百二十八,第十章,起自天都凡一百零三日。
二十七年,六月,帝恙,詔旨停朝。辛卯,疾病加劇,移駕清和殿,退御醫不宣……
聖武二十七年的初夏,伊歌城一片繁花似錦,寬闊的天街兩側濃蔭匝地,偶爾已能聽到蟬聲點點,時有時無的吟唱在似火的驕陽下,給車水馬龍的上九坊更添了幾分熱鬧。
而朝堂之上,許是因為天帝病情時有反覆的緣故,倒著實安靜了一陣子。但因湛王大軍即將班師回朝,為將各項事宜籌備仔細,各處也都十分忙碌。
如今伊歌城九九八十一坊上下,所有的酒樓茶肆都盛傳著湛王平藩亂、滅突厥、定西域的種種奇聞。其中最令言者津津樂道,男兒擊節慨嘆,女子暗懷遐思的,卻莫過於湛王單騎入于闐,隻身退卻吐蕃使者的傳說。
五月初時,天朝大軍兵駐甘州,與早已等候在此的天朝使團會合。湛王除劍戈、去戎裝,以皇子身份率包括一千護衛在內的使團入使西域諸國。與此同時,吐蕃贊普赤朗倫贊為籠絡西域各國勢力,亦遣使北行。
西域三十六國,以樓蘭、焉耆、車師、于闐、龜茲、琉勒等幾國國力最強,勢力最大。其中樓蘭、龜茲、琉勒等早已歸服天朝統治或與天朝交好,唯有于闐國因與吐蕃國境最為臨近,一向態度曖昧。
天朝使團西行至於闐,因吐蕃使者早一步到達,先入為主,于闐國王既素來親善吐蕃,便以隨行護衛人數過眾為由,拒絕天朝使團入境。
湛王聞報,命副使周鐫率眾候於戎盧,僅留十名扈從相隨前往。
于闐護國將軍哈努爾奉命前來迎接,出動大軍萬人,名義上設貴賓之禮,卻設法刁難隨從。誰料湛王遂不帶侍衛,不佩刀劍,隻身與哈努爾並騎入城。
玉冠白馬,緩帶輕衫,一塵不驚,談笑自如,萬劍從中過,如入無人之境,倒叫哈努爾暗自心驚,亦不由佩服,不復之前態度囂張。
當晚于闐王設宴王宮之中,吐蕃使者位列上席。席間那吐蕃使者頻頻挑釁,于闐王故作視而不見,湛王舉酒笑談從容周旋,犀利卻偏不慍不火的語氣,高傲卻又緩若春風的神情,言辭風雅,才識淵博,見解獨到,寥寥幾句笑語便叫對方處處受制,自打嘴巴。
一場鴻門宴,于闐國在座的王族親貴攝於湛王高貴風姿,卓然氣度,無不心有傾服,反而冷落了原本被視作上賓的吐蕃使者。宴後,湛王與于闐王密談至深夜,一直親善吐蕃的于闐王竟於第二日一早便下令將吐蕃使者逐出境內,以隆重的國禮迎接天朝使團入朝。
于闐國態度的轉變,令天朝在西域的統治更加不可動搖,湛王究竟用了何等法子達到了這樣的目的,不免叫人猜測紛紜。但種種傳聞中最為旖旎神秘的,卻莫過於于闐王主動提出將二女兒朵霞公主嫁與湛王為妃的事情。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