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0部分(第3/4 頁)
戰,自顧不暇,立即調兵回匈奴忙乎去了。
趙充國知道後,大叫:“子房好樣的。”
一向謹慎的老將立即下令進攻西羌,大漢以摧枯拉朽之勢,迅速將西羌趕回了湟水的那邊。
馮世奉見女婿和女兒如此了得,立即上奏朝廷,並給親家也發了一封喜訊。
有了馮世奉這樣的岳父,趙興的功勳自然沒有人敢搶。
只是朝堂太震驚了,到現在還沒有反應過來,等著進一步證實這件事。
所以趙義發給林天和嬌娥的喜訊竟比邸報這些來的還要快。
朝堂上,劉詢正哭笑不得,他的趙子房果然是個能幹的,只動了幾招,便將匈奴弄得內亂了。
一眾臣子在爭論,這訊息的可靠性,如果這個訊息可靠了,又該怎麼表彰趙興。
趙興此番作為,真是不好評價。
若是論功勳,自然趙興的所作所為大於五路大軍的效果,本來要鏖戰半年或者一年的戰事,如今有了迅速結束的可能。
更何況,趙興製造了將匈奴四分五裂的可能。
這一直是劉詢所期望的,他的曾祖父孝武皇帝發了幾次大軍去征討匈奴,都只是重創匈奴各部。
匈奴人只要趕著馬和牛羊逃到沙漠的腹地之中,大漢便拿他們無可奈何。
找著了草地和水,他們就能在一兩年內緩過勁來,捲土重來。
而千里奔襲對於大漢來說,耗費甚巨,難以長期承擔。
趙興竟然藉著這形勢,將匈奴弄得內亂,不僅大漢不用花費什麼,還間接地解了西羌之亂的困局。
可從職掌上來說,趙興當時離開長安城去西域,明面上的職掌便是開展互市。他作為使者,掀開了匈奴的內戰,有些不務正業了。
以張延壽為代表的臣子認為;若是以後的使臣都不去幹正事,反而管了別人的事,職掌混亂,此風不可長,若是表彰了趙興,豈不是等於表彰了這種作風,日後的臣子們都會亂來。
所以,不但不應該表彰,還應當派人前去訓誡一番。
以戴長樂、趙廣漢等人為代表的臣子認為,這是不世的功勳,趙興完成了互市最具有實質性的涵義,那便是讓西域諸國聯合起來,削弱匈奴,讓大漢的邊陲得到安寧,如今趙興提前做到了。
立下這樣的功勳是大漢的棟樑,絕對不能寒了棟樑的心。
劉詢頗有些厭煩,這兩派人馬一個親趙一個反趙,爭論不休,真是讓人頭疼。
拍了拍案几,劉詢大聲道:“眼下情況未明,等到最終的戰報來了再論。”
因此,邸報並未將這事發出去。
趙義雖然作為丞相長史代替重病的魏相參加朝會,卻因要避嫌,不能替兒子說話,所以在信簡上,將張家罵了個狗血淋頭,又為兒子立下的功勳驕傲不已,最後在信的末尾寫道:“嬌娥吾兒,你母親經常唸叨你,廣哥有幾次想姐姐都哭了,趙霸已經能夠滿地跑了,調皮的很。為父也很想念你和天哥,吾兒要謹記在家時的庭訓,做好天哥的賢婦。”
嬌娥聽了嘟著嘴道:“父親就是不放心我,一點都不相信人。”
“為夫立即給岳丈大人回信,夫人可真是賢明呢,一定要寫寫繡學一事,讓岳丈好好誇誇你,”林天連忙保證。
嬌娥又眼淚汪汪,“我也想母親和廣哥了,霸哥可能都忘記我了。”
林天全身心地哄著嬌娥,早把自己的那點子擔心丟到爪哇國裡去了,那裡還記得什麼張敞,什麼張延壽。
他們都沒有哄嬌娥開心重要。
可惜,醜媳婦總要見公婆,不管林天是重視也罷,輕視也罷,最終都還是要和這位上官相見。
五日後,林簡便按郡裡發的文書的要求,和其他縣令一起趕到了扶風郡的郡府,參見上官。
這個新太守來了沒有多久,就已經到處都是他的傳聞了。
扶風郡的老百姓們都喜歡尹翁歸,尹太守的重拳,讓扶風郡短短的時日內,風氣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但是扶風郡的豪族世家,盜賊們就不喜歡尹太守了,如今換了個新郡守,扶風郡會朝那邊走,各方勢力都睜大著眼睛瞧著。
但是關於張敞的情況傳來的並不多,張敞出生世家,從低層官吏做起,因積勞攀升,後又被劉詢派去守了海昏候劉賀幾年,並沒有什麼能夠大書特書的事。
若是非要找出來一些,那麼便是張敞平易近人,懼內了。
張敞到了扶風郡,就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