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部分(第3/4 頁)
”
林立聽哥哥的,準備這個問題的答案已經很久了,連忙道:“臣的父親去西域之前,將家產分為三份,臣和臣的哥哥合買了座荒山,種樹養羊,因連年豐收,去年的穀物價格便宜,八文錢一斛,最便宜的時候曾經跌倒六文一斛,臣和哥哥買了些糧食屯在山中,待到天冷沒草料的時候餵羊,因此買了往年的陳谷,合計三文錢一斛,”
眾臣子恍然,去年的穀物這麼便宜,一個商戶人家屯上百萬斛的糧食,也是可以做到的。
魏相和大司農更是懊悔不已,當時若是用林天這個辦法,買些陳谷放著,這會也不至於這麼被動。
趙充國得勝歸來,一定會不斷的提起這件事。
林立越說越順暢,道:“今年這羊賣的快,穀物用不完,臣的父親隨軍去了西域開展互市,知道朝廷和西羌作戰,曾寫信回來給臣和臣的哥哥,說朝廷若是發大軍攻打西羌和匈奴,家中的糧食可以獻出來飼養軍中馬匹。臣聽說朝廷要發五路大軍,便想起了父親的話,帶父親上了奏章獻糧。”
於廷尉點點頭,這連最後的洞都堵上了,商人不知道軍中的事情,只想著陳糧可以拿來餵馬匹,和刺探軍情又有何干呢,全都是一片忠君報國之心,誤打誤撞解了朝廷之急罷了。
劉詢聽了大悅,道:“甚好,甚好,此番義舉,解了朝廷的危局,不知你父親想要什麼,朕可以想法子滿足。”
林立連忙叩首,道:“臣的父親隨軍去了西域互市,是為了幫表哥趙興開闢商路,臣的父親說表哥沒有做過生意,他可以和東三市的商賈們去幫著出個主意。臣的父親什麼都不想要,只想讓朝廷早些打敗西羌和匈奴,不要斷了西域和長安城的通道。”
眾臣子聽了,目光閃爍,原來是趙興的舅家,真是難得,跟著趙興去了西域開闢互市,又願意將自家的存糧獻出來,什麼都不要,這樣的商賈才真正該受到獎賞和讚揚呢。
“你的父親真的什麼都不需要嗎?”劉詢有些驚奇,他是在市井中長大的,對於錢和權的認知,比一般人感受的更深,商賈人家,奉行的是無利不起早,獻了這麼大一筆糧食,卻什麼都不要,這實在是超出了他的認知。
難道這個林暉和孝武皇帝時期的卜式是一類人物?
林立恭聲答道:“臣的父親只會做生意,別的什麼都不會,陛下若是賞錢,臣等就不是獻糧了,而是賣糧,若是賞地,臣家裡也有些土地,勤勞耕種的話也夠一家人吃穿了。臣的父親實在是無所求。”
劉詢又問:“那你們做兒子的有什麼需求呢?”
林立有些遲疑,過了一陣子又道:“說起來,臣和臣的大哥是有所求的。”
嚴彭祖的眼睛立即發亮了,原來林家所圖在這裡呢,是想為林立要個官呢,還是為林天再求個前程?
劉詢頓時覺得一身輕鬆,笑道:“且說來聽聽。”
林立又遲疑了一陣,方道:“這事是和臣的哥哥有關,臣的哥哥林天,在扶風郡平陵縣做縣令,那裡的窮人比較多,都躲到深山裡不出來,也娶不起妻子,哥哥說他曾經在朝堂上聽說過窮人最窮的時候,三個人娶一個妻子,還會為此打官司,哥哥想讓這些窮人都娶得起妻子,可是,哥哥又覺得他們娶了妻子,又有可能會養不活妻兒。”
劉詢想起了那個三人共妻的案子來,點點頭,林天,這個善辯的小童官,他還記得。
嚴彭祖的眼中閃過一絲懊惱,那次他與林天之間的辯駁,輸的很慘。
趙廣漢在一旁笑著拽了拽鬍子尖尖,他一直很得意於將林天帶入宣室,就此將這個小童官推上了另外一條路。
林立又道:“臣的哥哥和臣就想在平陵縣也買山,山上種上桑樹,養些羊,這樣就可以讓那些窮人來牧羊,窮人的妻子和家人可以養蠶,臣家裡是做繡紡的,可以來教這些人紡紗織布,以後互市了,可以多銷一些綾羅綢緞去西域。臣想求陛下給予庇護,免於日後生意做大了,被人彈劾臣的哥哥和臣是官商勾結,又免於他人覬覦臣家的資產。”
劉詢聽到這裡,那裡有不滿意的,他的臣子願意花自家的錢來安撫他的子民,用心良苦,立即道:“這個主意不錯,林天小小年紀,很有志氣,既然如此,朕便予以林家“義商”的身份,並免除十年的賦稅和每年二千人次的勞役,凡是給你家養羊織布的,都可以享用這些勞役的名額。”
林立聽了大喜,連忙叩首道:“臣代父兄謝陛下的恩情,永世不忘,定當好好經營,不負聖恩。”
劉詢見他對答如流,又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