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8部分(第2/4 頁)
剔,給什麼就吃什麼。風飛翔靠著這泰西洋教大大發了筆財,在同僚中,也得了風泰西的雅號。他見國舅開口,就也附和道:“劉總鎮,欽差說的有道理啊。你看看,那婁山關何等險要,上面還有大炮,打起來的時候,上面大炮一發,下面不知要被打死多少人。他們前後有十三道營寨,每一道營寨,都要咱們拿命去填,咱們的兒郎,要是都填進去,這可是要折大本錢的。”
沐啟元是現如今黔國公沐昌祚的孫子,雲南有名的小公爺。他沐家在雲南一言九鼎,堪比無冕之王,連泰國、緬甸等藩屬,都要讓沐家幾分。小公爺正值少壯之年,生就膂力無窮,使的一手好流星錘,在西南三省之中,也是出了名的豪傑。他年少氣盛,哪把楊應龍看在眼裡?事實上,要不是出征前祖父的再三訓誡,他連鄭國寶,也不怎麼重視。
當下冷哼一聲“國舅,您這三軍司命當的可是不大稱職啊。楊應龍十三道營寨,看上去似乎是銅牆鐵壁,實際上,正犯了分兵的大忌。若是他將這些人馬集中一處,倒是塊硬骨頭。現在他將部隊散開駐紮,力分則弱,我們合力猛攻一寨,正是以寡擊眾,如何不勝?至於那銅炮,怕它個鬼來?就播州工匠的手藝,那炮是三炮炸膛,還是五炮炸膛,就全看老天爺的意思了。再說了,吃糧當兵,就是要賣命的。朝廷發軍餉,買的就是他們拼命,要是顧忌傷亡,這仗也甭打了。若是欽差在京師見慣了風花雪月,不習慣戰場的血腥味,也好辦。您在成都待著,由末將帶一支人馬,將播州打破了,把楊應龍的腦袋砍下來,給您報功。”
鄭國寶暗自搖頭,這些人囂張跋扈,口無遮攔,那些京師裡的文官,本來就看世襲的勳臣不順眼,再加上他們的態度,兩下關係能好才怪。這得虧是遇到自己,若是其他人督師,怕是先要在心裡給沐小公爺記個黑帳以後的將帥關係就不朝處。
風飛翔道:“沐小公爺說的有道理啊。咱們的兵馬這麼多,他的人馬分居十三寨,外加婁山關內。一寨之中,也未必有許多人馬,即使寨子修的堅固些,沒有兵守,也無用處。咱們讓兒郎著力猛攻,先破他幾個寨子,殺殺他的威風再說。那銅炮射程有限,前幾道營寨,他也顧不過來。”
劉鋌則道:“兩軍交戰,比的就是個膽氣。若是總怕死人,這仗沒打,就先輸了一半。楊應龍是塊硬骨頭,想打他,不用幾千上萬條人命,我看也是打不動的。我劉某打仗,向來身先士卒,就算是死,我也不會死在後頭。欽差放心,這婁山關,劉某包打。那些苗人,更不用放在心裡,他們見了劉某的旗號,自己的腿就先軟了,到時候不用衝鋒,就讓他們先跑一半。”
風飛翔道:“是啊,劉將軍說的有道理啊。劉大刀的名號,誰不知道?那大鐵刀一百二十斤,劉總鎮拿在手中舞動如飛,哪個不怕?當年嶽鳳叛亂,勾結外藩,還不是被劉總鎮一路砍過去,削瓜切菜一般砍個平。那些苗人怕劉總鎮,怕到了骨頭裡,哪敢放對?劉總鎮的家丁裡有苗兵,有崑崙奴,都是善於翻山越嶺的好手,比起猿猴都敏捷,婁山關咱們看起來是天險,在他老人家眼裡,也不算個啥。”
沐睿氣的笑罵道:“好你個風泰西,倒是左右逢源。我倒要問問你,我們幾個到底誰說的有道理,你要不說出個一二三來,當心本公爺的拳頭。”
“哈哈,小公爺說笑了。您天生神力,武勇過人,末將哪敢和您交手。末將一個武夫,不通文墨,沒有心眼。我聽著幾位誰說的都有道理,我誰的話全都聽,只是我的秦軍兒郎想要開拔,怎麼也得湊筆軍餉出來,這事幾位誰來幫咱辦了?”(未完待續。。)
第四百五十八章奪關(三)
沐睿用手虛點道:“你這風泰西也太無賴了一些,你的兵個個信泰西洋教,你說什麼,他們就聽什麼。別的兵開拔,要付軍餉,發開拔費。可是你的部隊,只要你一句話,讓他們去哪就去哪,你倒第一個來討餉,哪有這種道理?該打,該打。”
“小公爺,您老人家說笑了。咱的兵,也是爹生娘養,不比別人多點啥,也不比別人少點啥,自然也是要靠軍餉養家餬口。哪怕是死後要蒙主恩召,去天庭當天兵天將。可眼下不還是得為朝廷效命麼?這個沒有開拔銀,就讓兒郎們去拼命,我也不好張口不是?”
鄭國寶笑道:“好說。風將軍這要求,也不算過分。咱們眼下,還真是得把這軍餉問題解決了。連風泰西的兒郎都要開拔銀才肯動身,其他人的部隊,就更別提了。要是大軍索餉不前,反倒真要鬧笑話。所以我現在不動身,一是為解決軍餉,二是要解決軍糧。大家放心,這軍糧軍餉,我想用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